【春城時評】明晰產品測評邊界,守護市場健康生態

在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如何選擇確實成爲難題。測評博主發佈的產品測評,成爲許多消費者購物決策的重要參考。但部分博主信口開河,發佈失實或過激內容,違背誠信原則,缺乏科學性和中立性。這些測評不僅無法提供理性建議,還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亟需通過法律明晰測評邊界,規範博主行爲,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當前,產品測評侵權主要表現爲兩種形式:一是“不測而惡評”,即未實際測試產品,通過選擇性拼接、轉載或杜撰內容,得出不實結論;二是“實測但惡意評論”,即在真實測試中使用侮辱性、貶損性言辭,超出合理批評範疇。這兩種行爲都侵害了廠商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必須依法予以規制。

產品測評應當建立在真實測試的基礎上,博主不能僅憑主觀臆斷就隨意發佈內容。測評結論要遵循誠信原則,提出善意合理的批評,避免使用侮辱性語言,防止對品牌造成不當傷害。同時,測評博主應保持中立立場,避免誇大其詞或製造噱頭。若測試產品與自身存在利益關聯,更要避免通過直接比較來凸顯優勢,否則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

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不實測評行爲。平臺方需完善管控機制,加強內容審覈,建立投訴渠道,對違規博主採取警示、限流等措施。企業也要積極維權,通過法律途徑應對不實測評。消費者應提高辨別能力,不盲目輕信測評,綜合多方信息作出決策。

測評行業的健康發展,既需要法律約束,也依賴從業者的職業操守。消費者需要的是客觀可信的參考,而非情緒化的“避雷”或利益驅動的“吹捧”。只有迴歸真實公正的初衷,產品測評才能真正成爲連接企業和消費者的橋樑,而非擾亂市場的推手。

作者 江德斌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呂世成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