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關稅邊際效應遞減 長線看好

加權指數1140515(日線圖)

總經與市場觀察:隨着川普說關稅遞延90天,到目前川普提到已有國家近期就完成談判,美國已逐步取得所想要的政治成果,除了基本10%關稅收入外,其他額外關稅就視其各國談判籌碼與手段,「川普投顧仍在」,資本市場波動可參考2018年中美貿易戰到華爲禁令間的波動,後續關稅政策預期對資本市場影響,將呈邊際效應式的遞減。

臺灣4月製造業PMI指數回跌5.3個百分點至48.90%,中斷連續兩個月擴張,新增訂單指數由2024年7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56.8%)驟跌9.3個百分點至47.5%。問卷調查期間在美國宣佈90天暫緩期後,未來展望指數仍中斷連續三個月擴張,指數驟跌23.1個百分點至36.0%,創2020年2月新冠疫情發生後最大跌幅。

產業方面,四大CSP已陸續公佈財報與對資本支出看法,部分維持,部分調升,部分則是說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仍會持正成長,只是幅度減緩,

讓先前AI資本支出下修的疑慮緩解,產業吃下定心丸,加上GB200直通率持續好轉,第二、三季逐季拉昇趨勢更確立;然其他消費性電子或是一般消費公司,則因應總經不確定性而收回財測,市場皆預期下半年旺季不旺。

整體來看,AI仍是目前臺股的基石。接下來所要觀察點在於美國債務上限與流動性議題,與亞洲國家與美談判結果爲何。

展望臺股未來,全球AI應用持續擴強,衍生對算力的強勁需求,我國半導體供應鏈在IT及AI應用上仍極具競爭優勢,預期在市場秩序隨各經濟與美國取得貿易共識逐漸恢復之後,仍能重拾過去成長動能,出口成長動能可望延續。

投資建議:川普灰犀牛關稅衝擊如預期對資本市場已邊際效應式的遞減,且論證川普投顧精神如舊,意謂漲多理性賣,跌深勇敢買邏輯不變。再者,CSP資本支出呈正向,AI國際供應鏈已有利空不跌,利多上漲的態勢,因此資產配置理應從全防守轉爲守中有攻型態,在多空交雜的訊息下,主動式選股的Alpha纔會更爲凸顯出來。

就資產配置方面,科技股的權重應開始增加,尤其是AI 族羣,如AI ODM;在非電子方面,高殖利率航空,旅遊與營建續可爲配置重點,另關注具寡佔市場地位的新藥與電子標籤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