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去年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佔比升高,傢俱投訴量增超兩成

新京報訊(記者張潔)2月8日,新京報記者從中消協官網獲悉,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已發佈,根據2024年商品大類投訴數據,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服裝鞋帽類、食品類、交通工具類投訴量居前五位。與2023年相比,服裝鞋帽類、食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比重有所上升,日用商品類、交通工具類、房屋及建材類投訴量比重下降。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761886件,比上年增長32.62%,解決1211284件,投訴解決率68.75%,爲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8億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爲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16173件,加倍賠償金額152萬元。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70萬人次。

在商品大類投訴量方面,2024年,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爲213779件,投訴比重爲12.13%,投訴比重上升0.23%,位居投訴量榜首。房屋及建材類投訴量爲25877件,投訴比重爲1.47%,投訴比重下降0.89%,位居投訴量的第七位。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爲食品、服裝、通訊類產品、鞋、日用雜品。與2023年相比,通訊類產品、服裝、食品、鞋、傢俱等投訴同比上升,汽車及零部件等投訴同比下降明顯。其中,傢俱投訴量爲33822件,同比增長20.95%。

2024年,消費者投訴熱點涉及多行業、多場景,從商家落實國補政策不規範,到金融消費隱性收費,再到預付式消費糾紛、電信服務亂象等,反映出部分經營者在商品質量、營銷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暴露了監管的短板。

中消協分析稱,國補消費市場活躍,部分商家營銷行爲有待規範。國家補貼政策的初衷是爲了讓利於民、促進消費,但部分商家和平臺的不當行爲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背離了政策初衷。一是商家漲價“套取”補貼,一些商家在補貼前先擡高價格,再用國補優惠吸引消費者,消費者質疑補貼被商家或平臺截留。二是使用國補後不給予價保,消費者購買了國補商品後發現價格大幅下降,要求補差價,但被商家以“國補商品不參與價保”爲由拒絕。三是商家原因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商家未按承諾時間發貨,或者以庫存不足爲由強制取消訂單,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

投訴熱點問題還包括“車輛統籌保險”投訴激增,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羽絨服產品虛假宣傳頻發,消費者權益頻遭侵害;“先享後付”隱患多,消費者需防範隱藏“陷阱”;金融消費亂象不止,違規薦股與隱性收費問題突出;筆記本電腦投訴高發,質量與售後問題較爲集中;電信服務投訴居高不下,消費者權益屢遭侵害;預付式消費糾紛多發,消費者面臨多重風險。

編輯 王琳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