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芬吹風機、電動牙刷品類因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
記者丨王傑仁實習生丨汗青出品丨鰲頭財經徠芬的銷量又“爆”了,在剛剛過去的雙11期間,徠芬總銷售額突破5億元,銷量突破90萬,這也是徠芬在今年618之後第二次在電商大促節點銷售額破5億元。
同樣“爆”了的還有產品,在消費調節平臺黑貓投訴上,有消費者表示其於去年6月份買的徠芬吹風機,11月10日在正常使用時爆炸冒白煙,聯繫旗艦店,得到的回覆則是“寄修並補償20元”。燒糊頭髮 冒煙爆炸,徠芬質量問題惹爭議黑貓投訴上,有關徠芬的投訴僅有499條,儘管投訴量並不大,但不少消費者的投訴直指徠芬存在產品質量問題,有安全隱患。有消費者稱,去年7月買的徠芬吹風機,今年10月底發生故障,使用過程中機體發燙並且有糊味,在寄修完成後的半個月內再次發生故障。“11月19日吹風機停機無法使用,手柄部分非常燙,有超級大的糊味。”該名消費者表示。鰲頭財經發現,有關徠芬質量問題的報道早已見諸報端。據媒體報道,一名浙江消費者在使用徠芬LF03吹風機時也遇到“爆炸”情況,“剛吹頭髮不到一分鐘,突然發出‘砰’的一聲,衝擊力很大,手柄末端接線處冒火星,我愛人的衣服都炸黑了,皮膚也被灼傷。”該名消費者表示。天眼查顯示,徠芬品牌由葉洪新創立於2019年,運營主體爲東莞市徠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爲深圳術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而術葉創新的實控人正是葉洪新。
迄今爲止,徠芬共進行過4輪融資,融資金額均未公佈,距今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去年11月的B輪融資,從資方名單看,徠芬的投資者大多是專注於早期或成長期的投資機構,如鐘鼎資本、大望資本等。從這點來看,徠芬尚屬新興品牌,實際上,其第一款產品面世至今也不過三年多的時間。2021年1月,徠芬LF01高速吹風機面世。據媒體報道,第一個月只賣出了3臺,到了2021年年底,徠芬的月銷售額也不過700萬元。從2022年開始,徠芬的銷量迅速攀升,根據徠芬公佈的數據,2022年全年營收達到了15.67億元,高速吹風機的出貨量也達到了300萬臺;2023年,徠芬全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作爲新興消費品牌,徠芬的“躥紅”速度令人羨豔,但近期發生的幾起“爆炸”事件,讓外界對其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產生懷疑。撕不掉的“戴森平替” 標籤除了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徠芬此前“大牌平替”品牌路徑的隱患也開始顯現。在外界看來,徠芬短短三年便迅速成爲行業新銳,與其市場定位和不遺餘力的營銷分不開。“高速吹風機這一品類由戴森開創,但其高昂的價格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徠芬的同類產品價格只有戴森的五分之一,憑藉着‘戴森平替’的標籤迅速打開了市場。” 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但徠芬並不想要“戴森平替”的標籤,葉洪新表示,“徠芬從來都不認爲自己是某某的平替。”在徠芬官網上,徠芬自稱“技術普惠”。“客觀上而言,大牌平替的身份能讓徠芬這一新興品牌迅速獲得知名度,加之線上渠道大面積營銷投放,能讓其在短期內打開市場,很難說一開始沒有‘蹭’戴森的主觀意圖,連品牌名稱都與戴森押韻。”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分析道,“但在另一方面大牌平替在中長期會限制企業發展,這也是徠芬目前想擺脫戴森平替標籤的原因。”一方面,平替意味着產品並不能像大牌一樣取得高溢價,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3年線上高速吹風機市場戴森的銷量佔比只有2.8%,但銷售額佔比卻有30.7%;另一方面,將高速吹風機的價格拉低會讓行業不可避免的走向低價競爭。更“普惠”的產品已經出現,鰲頭財經觀察到,美的、飛科、追覓等品牌已經推出了200元以下的高速吹風機,小米生態圈企業和一些白牌產品甚至將價格下探至100元至150元。奧維雲網的報告顯示,近年高速吹風機的價格競爭趨向白熱化,200元以下價格段佔比漲勢迅猛,達到了10.4%。目前,徠芬已經出現增速下滑的趨勢,2022年至今年,在3年的雙11期間,徠芬的全網GMV分別爲2.9億元、4.4億元和5億元,近兩年的增速分別爲51.7%和13%,增速下滑。徠芬四處找增量對於高速電吹風這一偏向耐用型的小家電而言,其後續的銷量增長勢必要受到保有率的影響,這是徠芬接下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如何找到新的增量?
徠芬給出的答案是開拓品類,比如電動牙刷。去年10月份,徠芬發佈了首款電動牙刷產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徠芬電動牙刷品類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40萬支。但電動牙刷已屬紅海,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動牙刷零售額爲13.1億元,同比降低7.5%,銷售量爲700萬臺,同比下跌13%,飛利浦、歐樂B等廠商佔據着大多數市場份額。換言之,開拓電動牙刷產品的徠芬是在存量市場中尋找自身增量,這樣的成長空間極爲有限。“進入電動牙刷領域是徠芬對於開拓品類的試水,試水效果好,徠芬則會進入更多個護小家電品類,這顯示出徠芬內部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期望通過‘攻城拔寨’式的單品類突破提升業績。”前述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葉洪新曾透露,公司已組建150人研發團隊,致力於10個創新項目研發,整體sku達到100種,下一步則會推出剃鬚刀等產品。“過去,徠芬一直貫徹大單品的發展路線,現在我們開啓了新局面,要多品類發展。”事實上,在中國個護小家電細分市場中,電動剃鬚刀、電吹風和電動牙刷三種產品的合計份額便佔到了80%以上,留給徠芬多品類的方向並不多。另一方面,隨着品類逐漸增多,徠芬還需考慮營銷成本上漲帶來的問題。小家電企業的成長規模也有限,歷史財報顯示,2023年小熊電器的年營收爲47.12億元,飛科電器則爲50.56億元,僅靠吹風機實現30億元年銷售額的徠芬顯然不滿足於四、五十億元的規模。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徠芬的新品類也存在諸多質量問題,有多名消費者表示,徠芬的電動牙刷存在按鍵不靈敏、無法開機、電池無法充電等質量問題。徠芬在開拓新品類之前,或許應該先加大投訴提升產品質量,不要讓“爆炸”等安全問題再度發生。《鰲頭財經》原文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3962535643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