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馬太鞍堰塞湖若長在臺南、高雄 結果會一樣嗎?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釀災,下游光復鄉幾乎被滅,國軍馳援搶救。記者季相儒/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壩」,下游光復鄉幾乎被滅。十四名罹難民衆被執政黨當作子彈,射向花蓮縣長夫婦。災後兩天,綠營還在傳假訊息,造謠稱林保署九度通知撤離,縣府執行不力。倘若堰塞湖「長」在臺南高雄山區,賴政府豈會讓過去兩個月只有監測而已?

堰塞湖在七月薇帕颱風後飛快「長」出來。這並非一夜奇蹟,根據藍委八月提出附帶決議案得知,上游山谷早在2003年起產生蝕溝,2020起崩塌逐年擴大,七月薇帕颱風讓情況大幅惡化。藍委要求項目包括減災、監測、疏散和工程。可惜,農業部長陳駿季兩度表示「沒有立即潰堤危險」。因此不見積極作爲。

陳駿季答詢時斬釘截鐵稱,「該湖滿庫會以溢流方式而不會直接潰堤,因此無急迫危險性」。他不信天有不測風雲,自然沒想過九月、十月臺風季潛在風險。如果,堰塞湖長在臺南高雄山區,綠委質詢、提出臨時動議,陳駿季還敢堅持「看天吃飯」,明知降雨頻繁,卻全然不考慮疏通河道、固牀等減災工程嗎?

卓內閣看似很認真監測,但實際上,內政部長劉世芳直到災變前兩週,才急電李鴻源幫忙,整合多校專家推算出潰壩模型,趕在廿一日發佈第一次紅色警戒,強制撤離。這時,留給縣府警消只有一天作業時間,而且撤離人口從六百人擴大到八千人。爲什麼先前監測與研究團隊無法推算出923將大難臨頭?

綠委在羣組裡討論如何加強「殺傷力」對付花蓮縣府。黨政同步接受王定宇拿出的側翼哏圖,稱林保署九度撤離。賴清德也跟着帶風向,指中央「多次要求撤離」。另外,哏圖還稱14罹難者都在強制撤離區,縣府執行不力。但事實上,罹難者有不少是老人,依政府規定「垂直避難」,躲在二樓,大水來時來不及逃而溺斃在屋裡。

一個總統總是跟着側翼散佈謠言,已是缺德至極。退一萬步說,國家最有權力的人,面對預知很可能發生的天災危機,事前兩個月不積極作爲,事後搶先卸責,不就是尸位素餐?令人懷疑的是,在923之前,賴清德知道馬太鞍溪上游有個海嘯級的堰塞湖嗎?

就算不能炸掉堰塞湖,但兩個月足夠中央協同地方設計更完整的減災方案,至少讓光復鄉民衆即時知道上游山區有未爆彈,旅外人口能及早爲家鄉親友作好準備。花蓮縣府若真如綠營所稱,不配合中央研議應變,內政部早該喝令縣府依法行政。但政院選在災後跟着罷團側翼砲轟縣府,這不就是利用天災報復大罷免慘敗之仇?

農業部強調,堰塞湖已泄出四分之三的水,但李鴻源指出,堰塞湖仍存有2萬噸水量,若再遇雨勢,恐重演慘劇。馬太鞍溪北岸鳳林鎮也因河面土石淤積過大,發生堤頂溢流。府院黨放不下大罷免之恨,但別忘了老天還在看着,大自然力量隨時會再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