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風險驟增?美聯儲官員對關稅影響表達深切憂慮

新華財經北京4月11日電 (崔凱)隨着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就美國經濟前景、貨幣政策路徑以及關稅對經濟的潛在影響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波士頓聯儲主席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堪薩斯聯儲主席施密德(Esther George)、達拉斯聯儲主席洛裡·洛根(Lorie Logan)以及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他們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展現了美聯儲內部在面對複雜經濟環境時的謹慎態度。

柯林斯:降息空間仍存,但需等待關稅影響明朗化

波士頓聯儲主席柯林斯表示,儘管美聯儲今年可能仍有降息的空間,但目前保持利率穩定似乎是最佳選擇。她指出,關稅推高了美國商品價格,這可能迫使美聯儲推遲進一步降息或調整利率政策正常化的步伐。柯林斯認爲,在更清晰地瞭解關稅對經濟的實際影響之前,暫時維持利率穩定是最優策略。她的觀點反映了美聯儲在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和國內經濟數據之間的平衡立場。

施密德:優先控制通脹,警惕關稅帶來的長期風險

堪薩斯聯儲主席施密德強調,如果美聯儲不得不在物價穩定目標和充分就業職責之間進行權衡,他會將控制通脹列爲優先事項。他對“關稅帶來的通脹衝擊是暫時的”這一理論持保留態度,並警告稱,消費者對通脹的記憶仍然深刻,任何進一步的價格上漲都可能推高通脹預期。

施密德還提到,雖然目前長期通脹預期仍處於“錨定良好”的狀態,但他告誡不能對關稅導致的物價上漲掉以輕心。他指出,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美聯儲必須維護其在通脹問題上的信譽,避免採取可能削弱公衆信心的措施。此外,施密德還討論了長期利率的影響因素,認爲美國政府赤字擴大和外國需求模式的變化可能導致未來利率上升。

洛根:防止關稅引發的通脹演變爲持久性問題

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警告稱,美聯儲必須確保由關稅引發的通脹不會演變爲較持久的問題。她指出,特朗普超預期的關稅可能推高失業率並加劇通脹,而通脹的持續性取決於企業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速度以及長期通脹預期是否保持穩定。

洛根特別強調了通脹預期的重要性。她警告,如果家庭和企業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變得不穩定,可能會導致更頑固的通脹壓力。歷史經驗表明,一旦較高的通脹預期根深蒂固,恢復物價穩定的代價將是巨大的,包括勞動力市場的疲軟和經濟的深度創傷。因此,洛根認爲,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是恰當的,應避免倉促行動。

古爾斯比:經濟仍在“黃金路徑”,但需警惕滯脹性衝擊

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講話中強調,美聯儲的目標是找到一條一致的路徑,而非倉促做出決定。他指出,儘管經濟硬數據表現積極,失業率接近充分就業水平,但軟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爲它們能更快反映經濟變化。

古爾斯比將關稅描述爲一種滯脹性衝擊,這對美聯儲構成了挑戰,因爲沒有通用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種衝擊。他認爲,短期關稅不會顯著改變經濟路徑,但如果信心喪失,可能會引發經濟問題。他還提到,芝加哥聯儲轄區內存在相當大的焦慮情緒,部分源於對疫情時代經濟狀況的擔憂。

古爾斯比強調,美聯儲在動盪時期的角色尤爲關鍵,謹慎是關鍵。他觀察到,儘管面臨挑戰,經濟仍處於“黃金路徑”,即穩定的充分就業和逐步下降的通脹趨勢。

圖:美聯儲官員講話一覽 製表:新華財經

美聯儲正在面臨着極其艱難的抉擇

當前,美聯儲正處於一個複雜且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顯著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推高了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內需求疲軟可能拖累經濟增長。

美聯儲最新公佈的3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因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一致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強調通脹上行風險可能比預期更持久。紀要同時暴露了政策制定者在應對滯脹風險時的“艱難權衡”和深層焦慮。與會者擔心關稅等因素可能對通脹產生持續影響,並指出經濟前景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從幾位美聯儲官員的最新表態也可以看出,聯儲官員普遍傾向於維持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同時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和外部衝擊的變化。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美聯儲表現出高度的謹慎態度,力求在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雙重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

編輯:馬萌偉

聲明:新華財經爲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繫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