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開放廚餘養豬 農業部有「3前提」:先完成可先開放

▲非洲豬瘟解禁,民衆又能買到新鮮活體豬。但考量疫病來源,目前暫時仍不開放廚餘養豬。(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中市10月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在經過15天的禁運禁宰、溯源追查圍堵擴散後,農業部宣佈在6日中午陸續解禁活體豬運載、屠宰。但現階段仍未開放廚餘養豬,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說,開放廚餘養豬要達到查場完成、落實監控及法令完備等3個前提,初步以2個禮拜爲一個週期檢視;但他也說,因爲豬場的再利用許可是由地方核發,若豬場已完備相關要件,地方政府同意的話,可以先完成先開放的方式處理。

因應臺中市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自10月22日全國實施豬隻禁運禁宰15日,經過查訪、檢測及清消全國養豬場、化制場、肉品市場與屠宰場後,確認疫病無擴散,將於11月6日中午12點恢復活豬運載、於7日午夜0點起恢復拍賣、屠宰、屠體運輸。

但目前僅豬隻運載、屠宰解禁,廚餘養豬仍未開放。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說,從這次疫情調查的結果,豬隻受到非洲豬瘟的感染最有可能的就是廚餘蒸煮不落實,所以在後續廚餘養豬的開放,要達到3個前提。

第一是要查場。陳駿季表示,昨天在前進協調所相關會議,已經開始規劃全國各縣市434個廚餘養豬場要如何分配,預估查覈要2周左右才能完成。第二,要即時監控,過往照片上傳會導致很多不確實的狀況,現在一定要確保溫度、影像一定要能即時監控,牽涉到監控設備的安裝,也鼓勵相關廚餘養豬戶在設備查覈安全規格沒問題時,儘量能安裝,政府也會做相關補助。

第三則是法令的完備。陳駿季說,包括若沒有落實計劃時,是否要做更嚴重的查處,相關的法令也正在研議。初步是以2個禮拜爲一個週期看看進度,進度一定要全部達到以後,纔會去重啓廚餘養豬的政策。

陳駿季提到,在禁止廚餘養豬期間,農業部仍會持續提供養豬戶廚餘轉飼料的價差補貼。至於法令部分,陳指出,這次防疫過程中,不只是廚餘的處罰要件,在防疫作爲上,豬農該做什麼沒做到、市政府該稽覈沒稽覈,都會用嚴格的方式去做法規檢視,甚至邊境的部分也會重新檢視,「這是一個機會,老天給我們這次機會,只有在這案例場發生,應該把握機會重新檢視過去所有防疫作爲裡面,法規必須處理的」。

陳駿季強調,開放廚餘3要件要落實需要時間,因此以2個禮拜爲一個週期去檢視各地方政府,「但是不排除,如果豬場已經完備相關法令,地方政府也同意,因爲所有再利用許可是由地方核發,若地方政府同意的話,先完成先開放的方式處理」。

另外,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補充,未來養豬業者必須要設置溫度及以影像的即時監控設備,溫度的探針必須要在蒸煮槽監控時間跟溫度,即時傳輸到系統;影像設備必須要拍攝到蒸煮槽,透過即時的溫度、影像傳輸到監控系統,環保單位可以透過監控系統即時查看養豬場的高溫蒸煮情形。環保人員也可以透過手機查看,若發現違規情況,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告發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