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雲林禁廚餘養豬7年 成非洲豬瘟關鍵防線

雲林縣七年前禁止廚餘養豬後,全縣每日回收的40公噸廚餘全做成肥料,甚至申請到肥料證,命名「雲溉肥」。(本報資料照片)

雲林縣長張麗善2018年底就任縣長第一道行政命令是祭出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阻絕非洲豬瘟入侵,其他縣市並未採取嚴格措施,一度引發部分養豬場反彈,此後每年抽檢,至今幾乎無養豬場鑽漏洞。今(22日)臺中市傳出全臺首例非洲豬瘟確診案例,源頭可能是廚餘,雲林縣7年前的「廚餘養豬禁令」終於見真章。

2018年8月,中國大陸確診非洲豬瘟,疫情擴散波及亞洲多國,臺灣雖未爆發疫情,因地理位置接近且非法肉品走私風險高,養豬農及民衆皆恐慌,養豬戶擔心一旦遭全場撲殺損失慘重,發生多起偷偷丟棄暴斃豬事件。

2018年12月25日5張麗善就任縣長簽署第一張公文就是禁止全縣養豬場用廚餘養豬,環保局公告廚餘處理場所爲合法堆肥廠、掩埋場、焚化廠、非作爲動物飼料以外的處理或再利用場所,不過當時農委會認爲廚餘只要高溫烹煮1小時還是可以使用。

環保局採購1000多個廚餘桶給20鄉鎮市清潔隊統一回收,餐廳爲付費感到困擾,部分小養豬場十分反彈,鄉鎮市清潔隊也手忙腳亂。

當年全縣每日廚餘量約40公噸,經乾燥、絞碎做成肥料,2022年取得農委會肥料登記證,命名「雲溉肥」。

2021年8月有民衆攜帶肉製品入關遭驗出帶有非洲豬瘟病毒,農委會一度採取全臺禁用廚餘養豬1個月禁令,之後未再延續,臺中市今傳出有小養豬場疑似從廚餘感染非洲豬瘟。

張麗善今(22日)表示,雲林縣是養豬大縣,飼養約150萬頭豬,一旦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廚餘被豬隻吃到,會造成全縣養豬場浩劫,感謝當時全縣鄉鎮市公所清潔隊不怕麻煩把生廚餘、熟廚餘分開回收,也感謝虎尾鎮公所把所有熟廚餘瀝乾,送化制場混合肉骨粉,現在生熟廚餘的處理技術已經成熟,不必再分開製作成肥料。

對於臺中傳出非洲豬瘟案例場,張麗善憂心表示,雲林縣及屏東縣的化制場幾乎是全臺需化制的動物屍體去化之處,希望這道防線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