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僅佔8%卻成破口?立委促全面禁喂 農業部允檢討

廚餘養豬僅佔8%卻成破口?立委促全面禁喂,農業部允檢討。(本報資料照片)

臺中市梧棲區某飼有300頭豬隻規模的畜牧場,10日出現豬隻陸續死亡案例,並於21日檢驗出非洲豬瘟陽性,爲全臺首次驗出本土案例,而該場飼養模式爲成豬吃廚餘、仔豬吃飼料,而此種廚餘餵養的案場只佔全臺豬場的「8%」,屬於極少數,但也因此成爲本次非洲豬瘟的破口,爲此立委期盼能夠朝全禁用方向努力,而不是短期措施,或是可效仿日本模式精進廚餘運用,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全面禁用廚餘仍需滾動式檢討,不過針對日本處理廚餘的技術,會成立相關團隊進行研究,並與專家商討。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指出,廚餘養豬本就是疫情破口之一,雲林縣早在7年前由縣長張麗善全面禁用,當時即呼籲時任的農委會跟進,然而至今還是存在廚餘餵養,甚至在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後,農業部也僅預估禁喂廚餘15天,不解爲何要爲了這8%、約46萬頭的豬,去威脅全臺產值約2000億的養豬業,呼籲加速輔導轉型飼料養豬,認爲臺灣黑豬等品種適應飼料養殖,可大幅降低風險。

民進黨立委謝衣鳳質疑,2018年大陸爆發非洲豬瘟後,我國當時就有討論廚餘養豬的爭議,但當時僅禁止小場使用,爲何不是全面禁止,是否系因無法處理廚餘,纔會執意要延續廚餘養豬傳統,如今臺灣爆發疫情,期盼農業部能借此審視廚餘餵豬的安全性,並可與廚餘的主管機關環境部進行合作,商討廚餘轉化爲飼料的可能性。

民進黨立委謝志偉提到,臺灣與日本曾是東亞爲二非洲豬瘟非疫區,如今臺灣破功,但日本仍能堅守,但其實日本與臺灣都有廚餘餵豬的模式,不過日本並非如同臺灣僅加熱後就進行餵食,而是將廚餘轉化成飼料,降低相關風險的產生,盼臺灣能與其效仿,或是針對廚餘養豬業者設置落日條款輔導退場。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全面禁用廚餘仍需滾動式檢討,不過針對日本處理廚餘的技術,會成立相關團隊進行研究,並與專家商討。(姚志平攝)

陳駿季表示,禁廚餘養豬的15天,是因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約15天,那農業部以每5天一個循環觀察疫情,若時滿無擴散,那也有望解除禁喂廚餘禁令,這部分禁運禁宰也是相同模式,而目前廚餘餵豬都有相關規範,需進行90度高溫烹煮1小時,而農業部也持續輔導廚餘養豬場退場,舉例來說,2019年仍有數千廚餘養豬場,但至今僅剩約435場,不過後續的禁用仍需滾動檢討,避免一刀切情況發生。

陳駿季補充,目前無法定調「廚餘就是破口」,仍需待相關結果出爐纔可確定,因此外界也不能直指廚餘餵豬就是罪魁禍首,而2018年無全面禁止,應是當時有其他考量,但無論如何,針對廚餘餵豬還是會進行滾動式檢討,也會成立相關團隊針對日本的廚餘轉換成飼料的模式進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