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之海筆記/趙四風流朱五狂:九一八事變的緋聞豔事

▲馬君武作《哀瀋陽·二首》諷刺少帥張學良。(圖/翻攝目大陸網站)

作者/馬賽克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當時的著名學者馬君武在1931年11月20日的《時事新報》上,以「馬君武感時近作」爲題,發表了《哀瀋陽·二首》。原文如下: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塜,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佳人舞幾回。

▲大陸民國時期的趙的一荻。(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這兩首暗諷張學良「不抵抗主義」的詩,點名了三個女人。趙四即後來陪伴張學良大半生的名媛趙一荻。朱五是張學良秘書朱光沐的夫人朱湄筠;父親是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的朱啓鈐,人稱「朱五小姐」,也是當時名媛。胡蝶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明星。

這兩首仿李商隱《北齊》詩的七言絕句,旨在暗諷張學良縱情聲色,宣佈「不抵抗主義」,坐視東北三省淪陷。後來有人爆料,馬君武曾在北平創設私立的「民國大學」,爲了籌措經費曾求助張學良,但遭到婉拒。馬君武寫這兩首詩,不無挾怨報復意味,或是誤信傳言。

▲人稱「朱五小姐」的朱湄筠。(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據張學良副官何世禮等人證實,「九一八事變」當晚,唯有趙一荻確實跟張學良在一起。傷寒病初愈的張學良帶着夫人于鳳至和趙一荻,招待一些將領去看梅蘭芳的戲《宇宙封》。張學良本人陪着英國駐華大使伉儷在同一個包廂看戲。期間侍衛副官譚海來報「瀋陽出事了」!張學良立即趕回裝有前線電話的協和醫院,一邊跟南京政府溝通、一邊安排各國駐北平記者召開記者會。朱湄筠與胡蝶當時都沒有張學良在同一現場(胡蝶稱,她一輩子都沒見過張學良本人)。

但這兩首詩流傳既久且廣,對上述四人的形象已造成難以弭平的傷害。是的,「不抵抗主義」跟女人無關。然而張學良與蔣介石卻難逃歷史罵名。當時東北多事,張學良誤判這可能是關東軍的另一次普通挑釁。爲避免事態擴大、「影響外交解決」,他下達了「絕對不準抵抗」的命令:讓士兵繳出軍械,存於庫房,結果導致瀋陽在一夜之間陷落。

▲胡蝶是1930年代紅極一時的明星。(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當時蔣介石正忙於「第三次剿匪」,也並不主張跟關東軍硬碰硬。事實上,寄望於透過外交解決,根本是緣木求魚。就連當時的「國際聯盟」也管不住日本的擴張。有一說,張、蔣二人主張「不抵抗」,是爲了保存實力。但事實證明,六年後(1937年7月7日)爆發「蘆溝橋事變」、中日全面開戰後,中國同樣的不耐打。倘若「九一八事變」發生當時即全面抵抗,除了迴應人民的愛國情緒之外,還有沒有可能早一步阻止日本的擴張?如今,這已經成爲一個無解的歷史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