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成失眠患者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沒有打呼恐陷「無聲缺氧」

▲超過3成以上失眠患者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恐陷無聲缺氧,示意圖。(圖/CFP)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依臺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臺至少有200萬人有慢性失眠困擾,每10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很多人以爲可能只是壓力大睡不好,但其實可能問題根源在於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指出,有超過3成失眠患者同時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稱爲共眠煞(COMISA),此類患者往往沒有明顯打呼聲,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治療。

亞東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偉誠分享,一位40多歲女性主管,長期失眠讓她白天精神不濟,記憶力下降,影響工作效率,由於沒有明顯打呼,她始終被診斷爲「單純失眠」,不斷更換安眠藥。後續接受居家睡眠檢測,才發現她夜間反覆發生「呼吸暫停」與「血氧下降」,屬於典型的共眠煞。

洪偉誠表示,打呼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是因爲不打呼或聲音不大,因此難以被診斷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共眠煞患者以女性較多,許多職業婦女因兼顧家庭與工作,常將失眠歸咎於壓力或年齡,卻忽略了潛在的「無聲缺氧」,沒有打呼聲的女性更容易被誤診爲焦慮或單純失眠、僅用藥物治療。

根據衛福部統計,60歲以上女性超過5成有共眠煞情況,洪偉誠指出,睡不好、易焦慮、影響白天生活,也容易因荷爾蒙變化而加重病情;睡不好的共眠煞病患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腦部退化的風險都高於一般人。

洪偉誠指出,該名女性在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後,她的睡眠品質明顯改善,白天專注力回升,生活與工作狀態都明顯好轉。提醒,如有輾轉難眠、頻繁醒來、睡醒後仍十分疲倦以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即使沒有打呼,也要立即至耳鼻喉科或胸腔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