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打鼾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可居家檢測

打呼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腦中風、心臟衰竭、胃食道逆流等風險。圖/123RF

身爲神經內科醫師的我,也是一名罹患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患者,對於此疾病所引發的併發症,因此有深刻感受。

曾經體型圓潤、粗頸短脖的我,夜間睡眠時鼾聲如雷,易驚醒噎住,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情緒受影響,甚至開車時得靠超涼薄荷口香糖提神,避免行駛中打瞌睡。教科書上描述的OSA所有症狀幾乎無一倖免。

打呼就是「管路塞住了」,由於上呼吸道阻塞,呼吸的氣流無法順利進入肺部,引起缺氧、血氧濃度下降所致。長期反覆間歇性缺氧,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動脈硬化風險增加。

根據醫學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70至95%腦中風風險、心臟衰竭增加30%、胃食道逆流增加60%、夜尿增加50%、糖尿病增加71%,甚至性功能障礙陽痿及早泄高達9倍的發生率。基本上,大部分打呼的人沒有立即就醫的需要,但其中有高達20%病患是潛藏高風險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何判斷自己的打呼是否需要治療?相較於等候預約安排大醫院睡眠中心的生理睡眠檢測(PSG),若有醫院環境睡不着的初夜效應與全身管線纏身的不適應,建議可以透過居家睡眠檢測(HST),將儀器帶回家在自己牀上進行檢查,便能加快睡眠呼吸中止患者的篩檢。

居家的睡眠檢測,主要是記錄打鼾次數、口鼻呼吸器流量、脈搏、睡眠血氧濃度與呼吸中止指數,經由分析數據結果,可做爲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第一階段診斷,以及後續治療依據。

治療方面,對於輕度OSA患者,建議調整生活習慣,減重、側睡、戒酒;中重度OSA患者,配戴正壓呼吸器是目前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首選。正壓呼吸器是利用加壓空氣打開呼吸道,提供持續壓力氣流,使呼吸道維持暢通。

打呼並不單純只是吵人、影響睡眠品質的問題,而是一個可能影響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標,應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早診斷、早治療,以避免併發症及改善諸多相關的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