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缺氧! 超過3成以上失眠患者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依臺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臺至少有200萬人有慢性失眠困擾,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很多人以爲可能只是壓力大睡不好,但有相當比例的失眠患者,背後真正的元兇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根據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研究顯示,高達約30–50% 的失眠患者同時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稱爲共眠煞(COMISA),此類患者往往沒有明顯打呼聲,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治療。
亞東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偉誠提醒,如有輾轉難眠、睡醒後仍十分疲倦以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即使沒有打呼,也要立即至耳鼻喉科或胸腔科就診。 科林/提供。
共眠煞是隱形健康殺手,加劇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死亡風險
亞東紀念醫院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偉誠分享,一位40多歲女性主管,長期失眠讓她白天精神不濟,記憶力下降,影響工作效率。由於沒有明顯打呼,她始終被診斷爲「單純失眠」,不斷更換安眠藥。直到在洪醫師建議下,接受居家睡眠檢測,才發現她夜間反覆發生「呼吸暫停」與「血氧下降」,屬於典型的共眠煞COMISA。在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後,她的睡眠品質明顯改善,白天專注力回升,生活與工作狀態都明顯好轉。
打呼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但有些人尤其女性不打呼或聲音不大,因此難以被診斷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亞東醫院洪偉誠醫師提到,共眠煞患者以女性較多,根據衛福部統計,60歲以上女性超過5成有共眠煞情況,睡不好、易焦慮、影響白天生活,也容易因荷爾蒙變化而加重病情。睡不好的共眠煞病患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腦部退化的風險都高於一般人,在921國際失智症日的前夕,洪醫師特別提醒,如有輾轉難眠、頻繁醒來、睡醒後仍十分疲倦以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即使沒有打呼,也要立即至耳鼻喉科或胸腔科就診。
相較單純睡眠呼吸中止症,共眠煞患者因已苦於失眠,部分初期可能會排斥配戴正壓呼吸器,洪醫師建議,保持開放的心態,並依照個人習慣和睡姿挑選正壓呼吸器機種和麪罩,同時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提升睡眠和生活品質。
許多職業婦女因兼顧家庭與工作,常將失眠歸咎於壓力或年齡,忽略潛在的無聲缺氧。 科林/提供。
勿輕忽無聲缺氧,積極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許多職業婦女因兼顧家庭與工作,常將失眠歸咎於壓力或年齡,卻忽略了潛在的「無聲缺氧」。沒有打呼聲的女性更容易被誤診爲焦慮或單純失眠、僅用藥物治療。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師主任陳奕潔提醒,若睡眠問題長期未改善,應儘快接受專業睡眠檢測,居家檢測只要在家睡一晚、不需住院,即可評估睡眠的狀態。越早面對、精準治療,即能越早改善生活品質、降低各種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