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加班免稅上路 陳自諒憂未統一加班定義恐無法落實

近期衛福部提出「醫師加班免稅」新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院長陳自諒也在臉書分享看法,他認爲若沒有明確而一致的「加班定義」,即使再好的免稅措施,最終也可能無法真正落實。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近期衛福部提出「醫師加班免稅」新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院長陳自諒也在臉書分享看法,他認爲若沒有明確而一致的「加班定義」,即使再好的免稅措施,最終也可能無法真正落實,甚至引發誤解與不公平。

醫師離職潮浮上臺面,衛福部健保署首度討論醫師加班費所得稅減免,並於會議中決議,醫師加班免稅時數,以整體工時50%爲上限,新制明年上路。

陳自諒肯定政策的方向,也直言對醫療體系而言,能夠有機會在稅制上爲第一線的醫師多一分保障與尊重,這是遲來但重要的一步。但制度的成敗,往往不在於政策有沒有提出,而在於「怎麼定義」、「怎麼執行」。

陳自諒指出,在醫療現場,「加班」從來不是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若外科醫師手術結束後留下來寫病歷、交班,這算不算加班?一位內科醫師晚上10點還在病房打電話追蹤家屬、回覆護理站的訊息,這算不算加班?還有主治醫師,on call的夜晚沒有睡過一分鐘,卻被視爲「排班內值」,那又算不算加班?

陳自諒說,這些都是制度裡目前還沒回答的問題,政府提到的免稅上限是總工時的50%,聽起來是個合理的範圍,但想請問什麼是「總工時」?各醫院怎麼計算?是以打卡爲準?還是值班表?還是各科室自行估算?如果沒有統一標準,最後我們會看到的,是各自解讀、各自執行,甚至有醫院會走灰色地帶,有醫師可能被低估工時,也有人可能被排除在外。

陳自諒呼籲,政策推動前,應該同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醫師工時與加班認定準則」,不能讓每家醫院自行詮釋。再來,醫院管理階層也應超前部署,建立合理的排班與工時紀錄機制,讓制度有依據,也讓同仁感受到尊重。最後,這項免稅措施不該只是減輕負擔,更應是改善醫療勞動條件的開端,後續要一起討論,應該還包括合理休假、值班輪替、過勞預防等等。

陳自諒說,臺灣醫療體系在國際上有很好的評價,但大家都知道不是健保制度有好評價,而是一羣默默承擔的醫護人員,把這一切撐了起來。今天談加班免稅,說到底不只是談錢,是在談制度對醫療專業的態度。「我們要讓年輕人願意走進醫院,也願意留在醫院,靠的不只是補助,而是制度的合理與人性的落實」。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