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餵豬的 便當菜控血壓好幫手 還護眼、穩血糖

地瓜葉是臺人餐桌與便當常見的蔬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地瓜葉是臺人餐桌上常見的蔬菜,醫師李思賢指出,它能同時兼顧抗氧化、輕度抗發炎、血糖穩定、血管健康與視覺保護,更是高血壓患者的好幫手,CP值很高,值得天天上桌,若想追求更高抗氧化力,可挑紫色或紅梗品種。不過腎功能不全需要控鉀的人、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食用地瓜葉前,務必和醫師或營養師確認份量。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指出,地瓜葉是營養密度很高的超級食物,熱量低但抗氧化力與微量營養素卻極高,每100公克僅約42大卡,卻能同時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葉酸、β-胡蘿蔔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李思賢表示,地瓜葉真正的亮點在於多酚類與類黃酮,其中包含綠原酸、各式咖啡酰奎尼酸與花青素,能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路徑。

在血糖與代謝方面,李思賢指出,地瓜葉的膳食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減緩餐後血糖上升速度。其富含的鉀能幫助電解質平衡與血壓調控,是高血壓患者的好幫手。此外,視覺保護上,β-胡蘿蔔素能轉化爲維生素A,維持暗處視覺與黏膜健康,葉黃素、玉米黃素則能保護黃斑部、降低晶體氧化傷害。

李思賢建議,地瓜葉清蒸或汆燙後快炒是最佳的烹飪方式,比大火久炒或反覆水煮能保留更多營養,不讓多酚與水溶性維生素流失。紫色或紅梗品種的地瓜葉花青素含量高,抗氧化力也較強。

不過,李思賢也提醒,因爲地瓜葉屬高鉀蔬菜,腎功能不全需要控鉀的人,食用前最好與營養師討論份量;對於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的人也要注意,因地瓜葉含有高維生素K,攝取量必須保持穩定,纔不會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