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吃藥血糖還是失控 醫:恐是壓力在作祟

研究發現,人在遇到壓力時,肝臟會快速生產葡萄糖,讓血糖瞬間上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有些糖尿病患明明規律服藥、注意飲食,血糖依舊控制不佳。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在遇到壓力時,腦內杏仁核會透過神經路徑,命令肝臟快速生產葡萄糖,讓血糖瞬間上升,若壓力成爲日常,血糖就會開始失控,提醒患者在懷疑降血糖藥失效時,更應該聯想到可能是壓力在作祟。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最容易被忽略,因爲是無形的,卻能深深左右代謝。2025年發表在《Nature》的研究發現壓力能透過肝腦回路,直接對血糖造成影響。

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人遇到壓力時,大腦裡的杏仁核會透過一條特殊的神經路徑,直接下令肝臟趕快生產葡萄糖,讓血糖瞬間上升,這就像身體準備要打仗,能量先上線,當壓力變成長期,它會破壞血糖調控,讓人更容易走向肥胖和糖尿病。

張家銘表示,這篇研究的意義,不只是證明壓力會讓血糖飆高,更揭露了壓力如何透過大腦和肝臟的連線,慢慢偷走健康,在控制血糖時,我們也應把壓力管理列入日常功課,找到紓壓的方式,有人靠深呼吸,有人快走,也有人聽音樂或做瑜伽,重點不是形式,是要讓大腦安心,減少杏仁核的過度反應。

張家銘表示,運動也能幫助釋放壓力,同時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血糖回穩,另要注意的是飲食上建議應少吃精緻糖,因爲壓力和糖加在一起,就像雙重打擊,容易讓血糖更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