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對物價合理回升將產生積極影響

來源:澎湃新聞

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認爲,物價水平溫和回升積極因素增多,並提出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 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報告指出,6月CPI同比由負轉正,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除今年2月受春節錯月因素影響、同比負增長外,其餘各月都在0以上, 4月以來還在逐步回升, 6月份上漲0.7%。隨着各項宏觀政策加力實施, 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也會支撐物價企穩回升。物價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向好,但一些行業領域存在低價過度競爭, 外需也在收縮, 加大了經濟供需平衡壓力。

報告提到,有效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有助於經濟供需平衡,對物價回升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近期中央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提振消費的宏觀調控思路也在逐步有效落地,這些方面對物價的合理回升也將產生積極影響。”報告指出。

專家表示,近年來貨幣政策持續多次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社會融資條件比較寬鬆,在提升物價方面,貨幣政策做了很多努力,並已將其作爲政策的重要考量。弗裡德曼貨幣主義“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的觀點曾廣爲流傳,但這種觀點是有上世紀60-70年代全球能源緊張、供給不足的時代背景和前提條件的。近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也發文提出,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急劇上升,通脹卻急劇下降,近些年我國信貸和廣義貨幣增速明顯高於GDP增速,但通脹持續走低,這些現實情況說明,物價根本上還是由供需決定,提振物價需要各項宏觀政策發揮合力。中央提出整治內卷、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後,近期焦煤焦炭、熱軋卷板、玻璃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上漲。隨着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供需良性循環有望加快,對於促進物價回升也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