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驟升 央行喊話:對國內物價影響有限
央行喊話,近期國際油價上漲可能屬短期現象,強調對國內物價影響尚屬有限。資料照片
近期地緣政治風險增溫,國際政經局勢不確定性高,尤其中東局勢緊張牽動油價走勢,但在宣佈停火後國際油價迅速回降,央行報告也像市場喊話,近期國際油價上漲可能屬短期現象,強調對國內物價影響尚屬有限。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5日邀請中央銀行,就「因應國際經貿情勢變化,如何協助我國產業面對臺幣匯率及國際能源價格遽變」進行報告並備詢。央行報告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急速升溫,不確定性居高恐抑制需求成長,今年以來包括S&P Global等機構下修全球經濟展望。
央行也提到,近期中東地區衝突,國際油價驟升,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若後續中東衝突情勢惡化,影響原油供給,恐影響供應鏈穩定及企業投資信心,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不過,央行認爲,近期國際油價上漲可能屬短期現象,對國內物價影響尚屬有限;美國關稅政策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預期本年平均原油價格仍低於去年每桶80.5美元。
而對於新臺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廠商影響及因應,央行報告分析,近期新臺幣匯率升幅較大,主因臺灣經濟基本面較佳,今年以來臺灣經濟成長率及出口年增率均優於大陸、新加坡、日本、歐元區及南韓等經濟體;但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較其他主要貨幣相對穩定,近期新臺幣匯率波動幅度雖略擴大,但波動幅度仍低於日圓、韓元及歐元等其他主要貨幣。
央行也強調,臺灣出口深受國外需求影響,且近年競爭力提升,減緩新臺幣匯率波動對產品競爭力影響,且出口會衍生進口需求,新臺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部分會被進口成本下降的益處抵銷;且新臺幣匯率有升有貶,就一段期間而言,匯率升貶對企業在不同期間造成之外幣兌換損益,應可部分互抵。
央行提到,企業面對新臺幣升值,大多采取自然避險,或以遠期外匯進行避險;另外是調整產銷模式,短期可調高產品售價、降低成本支出、減少承接低毛利訂單;中長期可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多角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