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 仍有潰決風險

中央監測花蓮秀林鄉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有潰決風險,呼籲民衆勿進入下游河道;昨監測水位僅上升零點二公尺,勘查後先解除民有社區撤離列管,五六四人得以返家。

兩天來燕子口堰塞湖水溢流中橫舊路廊經靳珩隧道排出,在魯丹橋形成瀑布重回立霧溪河道。林保署表示,在山區每小時定時監測堰塞湖水位變化,持續上升仍有潰決風險,有異常啓動緊急應變機制。

中央副協調官李孟諺表示,昨上午監測堰塞湖水位離壩頂約五公尺,壩體下方多是大理石、花崗岩,孔隙較大,立霧溪水多數從孔隙滲流或溢流到靳珩隧道,水位平穩,評估對下游聚落沒有危險性。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說,中橫有些拱橋具通洪斷面,過錦文橋河道開闊,燕子口山區石塊不會破壞橋樑,影響不大。未來怪手會從新中橫做明隧道挺進舊中橫,再前往崩塌處明隧道口開挖壩頂,因山區下雨造成溢流恐加速壩體崩解,須在安全狀態下才能開挖。

許多撤離居民緊急疏散時未帶生活用品,秀林鄉公所昨天上午開放災民由警方陪同返家半小時,限時取回必需品。鄉長王玫瑰說,許多居民撤離時身上只有一套衣服,決定開放短暫返家。

民有社區理事長鬍百川坦言有些擔心,「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像光復那樣突然潰堤」,呼籲政府主動公佈最新狀況,以免居民恐慌;秀林村三鄰鄰長林惠敏說,「大家都擔心成爲下一個光復」。

不過經昨天監測發現,堰塞湖水位僅緩慢上升零點二公尺,下午經相關團隊現場勘查,鄉公所宣佈解除秀林村民有社區管制;富世村民樂部落、可樂部落部分區域及立霧溪出海口北側崇德瑩農場、臺電東部發電廠、靳珩隧道西口以東路段仍具高風險,維持撤離和路段封閉,今仍停班停課。

登山部落客「雪羊」昨批內政部「昏庸蠻橫」,因一處海拔三百公尺堰塞湖危機,封閉三千公尺的高山區域,如同「小腳趾被蛇咬到就急着截肢雙腿」,過度反應不符比例原則。內政部迴應,考量近期地震頻繁又降雨,基於安全考量才封園,今天上午會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專案報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