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花蓮大雨警戒!燕子口壩體滲流延緩潰決 未來仍有風險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持續溢流到靳珩隧道,再從魯丹橋流入立霧溪河道,目前因水持續從壩底滲流,水量達到平衡,壩頂溢流潰決時間延緩。圖/林業署花蓮分署提供
風神臺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現象,北花蓮今天下大雨,由於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持續從壩底滲流,水量達到平衡,壩頂溢流潰決時間延緩。中央氣象署預報,明後兩天山區日雨量高達250至340毫米,未來有潰決風險,林保署雖評估不會產生土石流,呼籲民衆勿前往下游河牀。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協調官李孟諺今天表示,燕子口堰塞湖水從現在的臺8線隧道溢流流回立霧溪,目前水位離壩頂還有將近5公尺,現階段評估對於立霧溪下游聚落沒有相關危險性。立霧溪的承受的範圍可到1萬多個CMS的量,流量現在還在立霧溪可承受的範圍。
李孟諺指出,昨天下午水位原是1小時上升70公分,後來降到1小時30幾公分,也就是3小時會上升1公尺;由於壩體下方大多是大理石、花崗岩組成,會比較大的孔隙,儘管水一直注入,不過許多水量會從下方滲出,因此從昨天入夜以後,水位維持平衡狀態,形成大量泥流的機會不大。未來縱使有溢流,初步評估還是比較安全,但爲求謹慎,安置撤離的居民還是要等這一波鋒面降雨後,再來做相關處理。
中央氣象署表示,雨勢從今天開始進入東部地區,在燕子口這一帶預估大概會到150毫米,平地約有100毫米,可是到了明天,雨量將會繼續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因爲東北季風增強以後,再加上臺風的外圍環流,雙重影響下造成共伴效應。
氣象署指出,平地的部分預估明天會接近200毫米,山區也會逼近250毫米,明天可達到大雨甚至是豪雨等級;後天預估平地還是維持至少200毫米的降雨,山區雨量可能會達到250到340毫米,也逼近大豪雨的程度。提醒這次北花蓮的雨量比南花蓮還要來得多,雨勢的部分要特別注意。
林保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羣策說,由於中橫公路橋墩有些是拱橋有通洪斷面,且下到錦文橋後河道開闊,燕子口山區石塊被水帶往下游不會破壞橋樑,大石頭也不會滾到下游出海口,滾下來的大概都是小石頭,評估影響不大。
黃羣策說,怪手會從新中橫公路做明隧道挺進舊中橫公路,再前往崩塌處的明隧道口開挖壩頂,因山區下雨可能造成溢流加速壩體崩解,必須在安全的狀態下才能開挖掘。
因應「風神」颱風共伴效應,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右)與副總協調官李孟諺(左)今天出席記者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