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日哭夜哭,焉能哭死董卓耶?
國民黨26日在凱道舉行 「反綠共、戰獨裁,凱道一起站出來!」活動,大批支持民衆不畏風雨前來聲援。(資料照/範揚光攝)
8萬,10萬,25萬,藍白號召的426活動,臺下的人很多,臺上的人也不少,情緒是炒得很高,但然後呢?
一場政治運動的延續性,端視該運動對應着哪些具體行動,以及這些具體行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臺上的高喊「罷免賴清德」,讓臺下支持者很解氣,但也方便臺上政客們用虛晃一招的方式掩蓋自己的怯戰。訴求不是不對,而是對應不了具體行動,因爲在野黨國會席次不到2/3,喊罷免是喊假的。
國會席次不足以罷免總統,媒體質問在野黨「如何罷免賴清德」,朱立倫回答——延續動能、鞏固反綠士氣的長期戰場,而「罷賴」提供了明確的對抗旗幟,使藍營支持者的怒火不因時間推移而消散。
這話說到底,就是「拖」字訣,假大空,表面上藉由立法院罷免程序,掌握主導權,但論其實質,是將牌局拖到2028年,不是「罷免賴清德」,而是「下架賴清德」。「罷免」只是說好聽的,也就玩假的。
媒體也不傻,分析此舉是朱立倫「壓制反朱勢力對其領導地位的質疑」,想做「抗綠領頭羊」。此外,媒體還將盧秀燕「顧民生」的主張,解讀爲與朱不同調,以作爲黨魁角力的新聞素材。
公平地說,朱立倫「倒賴」是玩假的,盧秀燕「顧民生」也沒有對應的具體作爲。後者道德勸說的意圖,似乎只是凸顯自己的高度,對解決當前問題沒有幫助;前者則恐怕將當前的問題,鎖定在自己的黨魁保衛戰,而不是滿足臺下支持者的心願。
如果沒有對應口號的後續具體作爲,我們該如何形容藍白426運動呢?大陸網民一針見血: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這話出自三國演義,曹操嘲笑滿朝公卿只會哭,卻拿不出具體行動下架董卓。
25萬人哭不死賴清德,重點在於,在野黨要怎麼處理司法濫權,又如何在大罷免戰役中取勝。
426活動上,站在臺上的有沒有盤點罷免對象的惡行與不適任證據,好讓支持者踊躍罷免綠委?沒有。倒是若干縣市首長大聲疾呼《財劃法》的重要性,這不是明擺着「要錢」,或是「要飯」嗎?
此外,臺下支持者不解的是,國會居多數,縣市首長席次也居多數,何以對司法濫權毫無反擊能力?臺上的政客並沒有給出解釋,也沒有公佈濫權檢察官與法官的名單。
「檢察官倫理規範」只是行爲指引,而沒有罰則,在野黨立委們在這個法律漏洞上,做了什麼修法的努力?縣市政府對轄內司法機關的濫權,有沒有嘗試依法上訴,舉報,聲請釋憲,或其他更直接的反制作爲?
謝龍介稱,所有的反制方法,都要考慮到2026與2028大選,主張國民黨要在選舉席次上禮讓柯黨,然後計算勝率。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謝委員,謝黨部主委,那些黨中央層次的大戰略先擺一邊,我只問你,搜索國民黨臺南市黨部的臺南地檢檢查官是誰?司法濫權或選擇性辦案,該如何在立法院中處理?大家只知道當時你說「相信司法機關」。
任何反制方法,重點不在於能不能成功,而在於有沒有行動。所謂行動,要精準打擊,務求速效,不要做做樣子,色厲內荏,而且還毫無效果,並謊稱是爲了大選「打底」。
柯文哲被羈押了9個月,轉眼就要滿一年,臺下的支持者不知道臺上的代理人到底做了什麼,只知道自己常常站在臺下哭,但始終「哭」不死執政黨。
賴清德看穿了在野黨的膽怯,倒閣你不敢,罷免你不行,426活動是一場在野黨旨在防守,而非攻擊的文宣活動。我想,媒體記者其實都看得出藍白的假大空,以及運動背後的利益計算。簡單說,這是老故事——臺上的,對不起臺下的。
面對美國的強取豪奪,民進黨賣臺事證明確,輿論也盡力口誅筆伐,但在野黨好不容易辦了個像樣的運動,卻用「反綠共」曲線糟蹋讓利給臺灣的共產黨,一句不敢提執政黨跪舔美國,出賣臺灣。賴清德暗笑,謝謝在野黨聚衆反共,卻不敢反美,以保臺爲名賣臺,可謂得心應手,順風順水。
藍白的問題,從來不出於那些在坐檯下的,而是站在臺上的。瞻前顧後說了一堆書生之見,沒卻誰立下了實質戰功。
罷免戰役贏不了,一切都是空談,而黃國昌要比國民黨更努力在大罷免中取得戰功,因爲罷免門檻低到不合理,你就是始作俑者。
將柯黨的作戰方針公開講,到各地方號召支持者支援罷免戰,不要只是空談「倒賴」。這是贖罪,也是練兵,你黨沒有躺平的條件與資格。
若將帥無能,25萬人哭倒長城,也哭不死董卓。(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