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泰崗溪堰塞湖 監測中

林保署指出,目前全臺僅存在兩處堰塞湖,分別爲花蓮馬太鞍堰塞湖和新竹泰崗溪堰塞湖,前者考量山區仍有降雨土砂會持續流出,將盡速依最新狀況重新研擬防災警戒機制,以因應下次可能的堰塞湖災害。

林保署表示,去年十一月,康芮颱風造成泰崗溪上游國有林班地產生堰塞湖情形,堰塞湖壩高約十公尺,面積約一點三公頃,蓄水體積約四點八萬立方公尺,約廿個標準游泳池水量,目前堰塞湖土體已穩定溢流。

林保署表示,新竹泰崗溪堰塞湖上游回水範圍無保全對象,下游如司馬庫斯大橋,距河道仍有一定高差,經估算,如堰塞湖潰壩,對下游聚落安全不致造成影響,不過目前仍請新竹縣政府將泰崗溪秀巒匯流處至堰塞湖間的河段,公告爲水域遊憩活動禁止區域範圍,另定期透過衛星影像監視堰塞湖變化情形,並於颱風豪雨事件前通知下游相關單位加強警戒,目前堰塞湖無明顯變化。

雲林古坑草嶺今年七月因丹娜絲颱風在清水溪形成堰塞湖,雖自然溢流危機很快解除,縣長張麗善說,面對地震頻繁、極端天氣,堰塞湖恐成常態,希望中央監測的狀況都能第一時間與地方連結,將防災控制做到最好。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監測評估馬太鞍溪堰塞湖水量剩餘約二千三百萬噸,山區仍有降雨,土砂會持續流出,後續將依空拍及現勘結果研擬工程方案,排除剩餘水,維護下游安全。

雲林古坑草嶺七月因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造成土石崩塌阻斷清水溪流,形成堰塞湖「草嶺潭」,水利署一度示警有「立即危險」,但因壩體土石松散,且已滿水位,兩天後自然溢流解除警報,目前已恢復自然河道。

據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統計,全臺一九七九年至今年,累計八十八處天然壩堰塞湖案例,國內最早的有較完整的堰塞湖紀錄爲一八六二年的草嶺堰塞湖,許多堰塞湖在處置前就已潰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