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會議遭濫用 全中教籲建立「防堵濫訴機制」

針對校事會議制度,全中教表示,本應用於處理不適任教師,卻被部分家長濫用爲投訴工具。本報資料照片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教育部25日召開「國民中小學教師座談會」,未邀請高中職教師參與,引發高中教育人員不滿。以高中職爲主體的全中教今日發佈新聞稿批評,從代理教師缺額、彈性聘用管道爭議、行政減量失敗到校園手機管理與開放政策,教育部始終未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並建議校事會議帶來的濫訴問題,須建立「防堵濫訴機制」,以保障教師權益。

針對校事會議制度,全中教表示,本應用於處理不適任教師,卻被部分家長濫用爲投訴工具,即使最終成案率不到10%,調查過程已耗費教師心力與專業榮譽,甚至逼得部分老師得看身心科,教師的教育熱忱與專業認同遭受極大傷害,並帶來教育現場不信任氛圍。

對此,全中教認爲,教師權益保障不足與投訴機制設計不當,導致惡意投訴層出不窮,呼籲教育部應建立「防堵濫訴機制」,諸如設置「投訴保證金」或「濫訴究責制度」,以實質保障教師權益與專業環境。

相對地,全中教指出,在校園中,缺曠課與行爲不檢的學生在現行的制度下缺乏有效地制止措施,當學生被記再多大過,學校也只能不斷勸說。因此,全中教盼教育部能幫教育現場找出解決之道,像是設立「中介學院」、「強制學生接受法治課程」或「引入外部資源入校」,讓現場的教師不會在面對不怕被記過的學生時,也能獲得實質有效的及時幫助。

面對教育現場「大缺師」的艱難環境,全中教建議除了應建置校園濫訴的防堵與賠償機制,更要全面檢討師資配置,提出留才招聘方案。同時,落實行政減量改革,且合理調整兼任行政加給與導師費,將薪資調整制度化。盼教育部展現決心,立即真正深入基層去理解基層需求並提出有效解方,爲教師、爲學生、爲臺灣的未來找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