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川會進入更勢均力敵的攻防?翁履中揭北京策略預言1事

白宮證實,美國總統川普將於10月30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白宮證實,美國總統川普將於10月30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爲,這場即將登場的習川會,絕不代表美中關係出現根本改善,相反的是,雙方已進入更復雜、更勢均力敵的攻防狀態。北京現在的策略是「軟硬兼施」,他預言,這次在談判桌上也不會對美國的要求照單全收。

翁履中24日在臉書貼文表示,當川普不斷放話要對中國大陸加徵100%關稅,並高調錶示「能達成偉大協議」,北京選擇保持沉默、冷處理,這種「以靜制動」的策略,讓外界猜測,也給已經對外放話的川普團隊製造了壓力。

翁履中認爲,這場即將登場的習川會,絕不代表中美關係出現根本改善,相反的它反映的是,雙方已進入更復雜、更勢均力敵的攻防狀態。北京現在的策略是「軟硬兼施」:一方面透過稀土出口管制、科技自主強化,展現戰略自信;另一方面又強調「反對脫鉤」、「願意合作」,釋出安撫訊號,這是一種典型的雙重手法,用語言穩市場,用行動展自信。坦白說,北京摸着石子過河,逐步觀察川普的底線與心態,已經越來越清楚如何逼華府在政策上做出調整。

翁履中接着指出,反觀美國,川普政府仍然採取「交易式」思維,試圖以個人談判手法來解決結構性問題,他想「談成一個大協議」,但中國大陸顯然逐漸學會應對。這一次,北京並不打算重演2019年的劇本,而是想要讓華府明白,中國大陸不再是那個等待被拉上談判桌的對手,在談判桌上也不會對美國的要求照單全收。爲了讓北京願意上桌,鮮少談到臺灣的川普,最近突然拋出臺灣問題的背後原因,跟促成習川會顯然有關。

翁履中覺得,這場見面雖能短暫緩和市場緊張情緒,甚至可能讓華爾街短暫歡呼,但並不意味着中美結構性競爭有所鬆動。中國大陸口頭上反對「脫鉤斷鏈」,但實際上正加速去依賴化;美國嘴上談合作,實際上仍強化科技與供應鏈圍堵。這是一場延綿不絕的制度競賽,而非一次會談能改變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