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前」北京突祭稀土禁令 翁履中:精準政治訊號

大陸商務部9日宣佈決定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圖爲江西信豐稀土礦區。(圖/新華社資料照)

大陸商務部9日發佈公告,宣佈決定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北京選在選在川習會前夕發佈稀土出口禁令,不只是巧合,更是一個精準的政治訊號,告訴美方「北京不打算示弱,也不打算被動等談」。翁並指出,當美方仍在限制AI晶片與半導體設備出口時,北京用稀土反制,這場科技冷戰早已演變成一場「互相鎖喉」的較勁,誰先鬆手,誰就輸。

大陸商務部宣佈新規要求,凡含有北京稀土材料且佔產品價值0.1%以上的產品,出口前都必須獲得政府批准;同時,任何有助於外國國家自主生產稀土或稀土磁鐵的技術、設備與資訊,也不得轉讓出境。而北京目前開採並加工全球約九成的稀土,其中包括製造晶片、戰機、電動車馬達與AI伺服器等核心產業所需的關鍵金屬。但稀土適用範圍廣泛,實質上可能影響臺灣、韓國與歐美的晶片與AI產業鏈。

翁履中9日晚間在臉書表示,北京選在選在川習會前夕發佈稀土出口禁令,這個時機點不只是巧合,而是一個精準的政治訊號,「這個動作明顯在告訴華盛頓:北京不打算示弱,也不打算被動等談。」他並說明,如果說這只是爲川習會前的談判增添籌碼,那還代表北京「願意談,但要有對等地位」。

翁履中也補充,但若這是刻意升高氣氛、提前設防,那就可能意味着北京對這場峰會的期待正在下滑,甚至開始爲「破局」鋪路。換句話說,這一步棋不只是「出牌」,更像是「先佈局」。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稀土是張極具威懾力、卻又相對安全的牌」,翁履中認爲,它不會立刻引爆金融市場,卻足以讓美國的科技與軍工產業繃緊神經。當華盛頓仍在限制AI晶片與半導體設備出口時,北京用稀土反制,這場科技冷戰早已演變成一場「互相鎖喉」的較勁——誰先鬆手,誰就輸。

翁履中也說明,北京此動作偏選在川習會前夕發佈,無論是外交暗示還是策略試探,都在要求川普政府給出迴應,如果雙方在接下來兩週無法降溫、沒有釋出善意,那麼即使川習兩人在在APEC上見面,恐怕也只剩下鏡頭前的握手與客套,難有任何實質突破,「北京的訊號其實非常清楚:不求對抗,但也絕不示弱。」

最後,翁履中強調,北京此舉不只是展示強硬,更是對華府的提醒:若想穩住美中關係,就得先承認「對等談判」的現實。否則,川習會還沒登場,氣氛就可能提前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