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免貨物稅⋯統一調降出廠價!網突破盲點:零售價不一定
無糖飲料免貨物稅統一企業率先響應降價再加碼優惠。黃淑惠攝
國內日前公佈無糖飲料免徵貨物稅法案,統一(1216)隨即宣佈旗下符合條件的無糖飲料品項將調降出廠價格,響應政府「還稅於民」精神。不過有PTT網友分享新聞後直言,雖然企業降價看似讓利,但若銷售量沒有增加,是否等於單純讓公司少賺,並質疑企業背後必然已精算成本,引起熱烈討論。
該網友認爲,統一的降價動作雖符合政策方向,但實際效果仍待觀察。他直言「調降價格不知道會不會吸引消費者購買,如果沒有增加銷售量就單純讓自己少賺,不過公司應該都已經算好了吧?」此番看法獲得不少人認同,也引出對「降價幅度」與「零售價格是否會同步調整」的疑慮。
部分網友正面看待政策,認爲企業願意讓利值得肯定,「願意讓利給贊」、「統一良心」、「至少無糖豆漿先降5塊吧」等留言不少,甚至有人直呼「良心企業」、「便宜又健康」。也有人拿其他產業對比,提到「民生也能讓利,會不會像中鋼一樣影響股價」。不過也有網友提醒「調降出廠價格」未必等同於「調降零售價格」,實際消費者能否受惠仍待觀察。
另一方面,批評聲音也不小。有網友直言「可以有糖的免徵稅嗎,無糖的誰要喝」、「無糖就不是給肥宅喝的」,甚至有人酸「臺南之恥,居然出無糖」。更多人質疑企業手法,「調整包裝那就是縮水」、「前陣子不是才漲價10%」、「過幾個月再漲回來就解決了,現在只是賣政府面子」。部分留言則點出可能的價格操作,例如「含糖加價賣就好了」、「麥香20年價格不變,但其他品項早漲過」。
另一大討論焦點則集中在「無糖」與「代糖」的定義。網友爭論是否加甜味劑的飲料也算無糖,有人認爲「代糖=無糖,補一下常識」,卻有人立即反駁「代糖≠無糖,請不要再搞混了」。不少留言延伸到零卡飲料與人工甜味劑的分類,甚至引述法規角度指出「成分表不含糖,就可免貨物稅」,顯示消費者對「無糖」認知並不一致。
延伸討論中,也有網友提出應進一步「對含糖飲料加稅」,認爲醫療資源不應浪費在過度糖分攝取上;另有網友戲稱「我要改喝有糖的炫富」。整體而言,此次統一率先降價舉動雖被部分網友讚許爲「佛心企業」,但也伴隨對價格操作、政策落實效果及市場分類爭議的高度討論,顯示「無糖飲料免稅」仍將持續引發消費者與市場多角度辯論。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