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免徵貨物稅 公衛師呼籲:代糖也要納管
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明定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臺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對此表示肯定。市售包裝飲料示意圖。(王家瑜攝)
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明定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臺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認爲,這是臺灣首次以稅制工具引導健康飲食選擇,是推動結構性健康政策的重要起點,然而健康政策不能僅止於此,目前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長期健康風險仍具爭議,政府應建立代糖使用的規範和標示義務。
臺北市公衛師公會今天(6)發佈新聞稿指出,臺灣長期面臨慢性疾病高負擔的壓力,糖尿病、高血壓與腎病等常見疾病皆與過量糖分攝取有密切關聯。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青少年每日糖分攝取普遍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總熱量上限,其中含糖飲料是最主要來源。
臺北市公衛師公會表示,傳統的營養教育雖有其價值,但效果有限,唯有從環境與市場結構進行干預,才能系統性改變國人飲食習慣。此次「無糖飲料免稅」政策透過價格誘因,希望使民衆更容易接觸到相對健康的產品,方向值得肯定。
不過,臺北市公衛師公會指出,若缺乏價格透明與監督機制,這項政策將難以發揮預期效果,甚至可能讓減稅利益遭品牌或通路吸收,民衆難以實際受益,政策也難以獲得廣泛支持。真正有效的減糖策略,應從大型飲料製造商與原料供應端展開,建立飲料糖含量的標準,訂定逐年減糖目標,並鼓勵業者主動調整配方。
臺北市公衛師公會認爲,這樣的「源頭改革」不僅能推動整體糖攝取量下降,也可帶動產業健康轉型。英國推動含糖稅政策後,多數飲料品牌自願降低糖含量,以避免被課徵高額稅負,整體國人糖攝取量也隨之明顯下降。政府應建立價格監測系統,追蹤減稅是否真實反映於市場售價,防止企業將政策紅利內部化,讓原本利於健康的政策失去效力。
另外,近年代糖產品快速增長,臺北市公衛師公會也提出警示。目前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例如阿斯巴甜與蔗糖素,雖可降低熱量攝取,但長期健康風險仍具爭議。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人工甜味劑對控制體重或預防糖尿病的成效證據薄弱,不建議日常使用,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阿斯巴甜列爲「可能致癌物」。因此,政府有責任建立代糖使用規範與標示義務,推動風險溝通與長期監測,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健康不該是特權,而是全民的基本權利。」臺北市公衛師公會強調,政策不應只停留在鼓勵層次,無糖免稅政策爲一個正向的起點,但唯有結合長期監管與行動策略,才能真正爲國人健康帶來實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