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奶零關稅 鮮乳零售價沒降?粉專爆超市定價策略:穩贏

紐西蘭乳品今年元旦開放零關稅進口後,是否造福消費者,或肥了超市?引發討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從2025年元旦起改零關稅無上限進口,卻遭質疑配套措施沒跟上腳步,導致長效乳與在地國產乳都能被稱爲「鮮乳」,引發爭議。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提到,鮮乳商品坪效高,能爲超市帶來可觀利潤。粉專直指,當超市抽成費用降低,每瓶牛奶至少會便宜10元!

粉專「上下游News&Market」在其網站撰寫專文分析「紐奶」爭議,概述提到:有人說,「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來臺之後,臺灣鮮奶就會變便宜」,然而,紐西蘭牛乳卻依舊比臺灣新鮮牛奶還貴,爲什麼?專家分析,這與乳廠「穩贏」的定價策略有關。簡單來說,零售本來就非紐乳主力市場,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能賣100幹嘛賣80元?」再來,紐乳原本衝擊的就是「業務用市場」,「零售市場」向來是國產鮮乳主場,傳出「國產鮮乳會因競爭降價」的說法,恐怕與「壓制酪農乳價」有關,而非乳廠真的要降末端價。

「大家都發現鮮乳流量密碼了?」另一粉專「文思革」則引用上下游粉專的專文:國內鮮乳約25%從全聯售出、25%從Costco售出、25%從7-11及全家售出。鮮乳需要超市,超市也需要鮮乳。方清泉指出,乳品是六大關鍵營養素之一,供應民生必需品的超市量販必須供應鮮乳,而鮮乳的商品「坪效」非常高,鮮乳上架後,通常2至3天內會賣掉,同樣一瓶鮮乳的貨架空間,一週內可賣出2至3瓶,「鮮乳能爲超市帶來可觀的利潤」。

根據《上下游》調查,超市的高昂上架費並不只限於鮮乳,冷藏蔬果的上架費同樣爲末端售價的35%至50%,即便是非冷藏品,上架費比例也高達25%。方清泉認爲,國內量販、超市、超商等通路應調降上架費,比照德法、維也納等歐洲國家,超市通路對農產品的抽成落在20%以內,當抽成費用降低,「每瓶牛奶至少會便宜10元!」

網友表示「所以之前44億補助廠商,算是圖利吧?」、「所以就是乳廠贏兩次」、「業務用的牛乳有降價嗎?奶茶有降價?蛋糕有降價?」、「這感覺也只是個託詞?我們都跟跟別國價差2-4倍甚至更高了,然後說:這樣至少會便宜10元」、「中間商不用賺嗎?問就是藍白砍預算害的」、「以前以爲只有菜蟲,沒想到還有奶蟲」、「超市只負責收錢,跟NCC有87分像」、「美國什麼都貴,但是牛奶的價錢跟臺灣一樣,你就知道臺灣多貴了」、「原來是聯合壟斷」、「百貨公司抽成才恐怖」、「不立法重罰那些商人怎麼會怕」、「政府應出來管,至少利要讓給酪農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