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乳零關稅卻未降價 公平會要查

紐西蘭牛乳進口今年起全面降至零關稅,卻未反映在市售價格上。圖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紐西蘭進口液態乳自2025年起適用零關稅,但賣場售價不動如山,不少民衆認爲是廠商在敲「盤子」,酪農呼籲,降價應由大廠帶頭做起,不要讓鮮奶價格「從產出到貨架漲3倍」。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要求公平會拿出解決辦法,公平會代理主委陳志民則強調,已立案調查,將盡快公佈結果。

通路業者表示,調價時機要考慮很多因素,盼外界耐心觀察後續發展。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9日邀請農業部、公平會就預算解凍案進行報告。鄭正鈐指出,過去紐西蘭牛乳進口有關稅配額,配額之外每公升14元,今年起全面降至零關稅後,卻未反映在市售價格。此外,4大乳品廠掌控全臺逾8成生乳,禁止簽約酪農將生乳外調,即使酪農因生乳產量好、超出收購配額,也無法自行運用,鄭正鈐質疑乳品大廠如此強勢,恐影響酪農生計,呼籲農業部介入調查、協助訂定公平契約。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受訪表示,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4大乳品廠外,還有零星廠家,這些廠家與酪農收購生乳的價格,都是由「乳價評議委員會」訂定,價格約每公升30元,屬合理範圍。

但是方清泉說,到了消費者手裡後,卻變成每公升90元,無論對國產鮮乳、進口牛乳,都略顯不合理,而零售價格制定與4大乳品廠脫不了關係,這些大廠都是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掌控,乳品價格若要調降,應從這些大廠帶頭做起,不要讓鮮奶價格「從產出到貨架漲3倍」。

農業部長陳駿季說,臺灣每年約進口3萬9千公噸牛乳,其中紐西蘭每年僅進口4千公噸,因此紐西蘭乳品雖享零關稅,但對市場影響力不大,而酪農與乳品廠之間的契約,都屬於雙方合意,倘若有不正常、強迫性情況發生,就會主動介入瞭解。

陳志民表示,針對乳品廠是否涉及壟斷或不公平契約問題,2004年曾進行調查,整體環境已大幅改善,至於紐西蘭牛乳價格的問題,已立案展開調查,惟案量龐大、資料繁複,仍需一段時間,會盡快有結果。

紐西蘭鮮乳目前在各大超市與量販通路販售並不多,流通量有限。業者回應,通路商品定價有其審覈流程與毛利規範,若欲調整售價,需提交報告並經主管部門審覈許可,才能重新上架販售;加上物流、包裝與行銷成本仍在,也可能影響價格鬆動的時機。業者強調,商品價格會因應市場狀況機動調整,盼外界耐心觀察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