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安丘:創新“四旁”模式盤活土地資源促增收提效
陽春三月,處處煥發着蓬勃生機。在濰坊安丘市金冢子鎮東南戈村,農戶正在宅旁、路旁種植丹蔘,一片忙碌景象。
“過去,村裡的‘四旁’閒置土地很容易雜草叢生、秸稈堆積,每年光是衛生清理費就得花3萬多元,耗費人力物力不說,環境還總不見好。”金冢子鎮東南戈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永才介紹道,“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在村內‘四旁’閒置土地種上了中草藥,衛生清理費都省下來了,同時美化環境,戶均還能增收2000餘元,村民特別滿意!”
安丘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四旁”經濟模式,金冢子鎮利用各村宅旁、村旁、地旁、水旁“四旁”閒置土地資源,見縫插綠,大力開展中草藥種植,不僅村民與村集體共同增收致富,還美化了環境、提升了鄉村顏值,“四旁”增綠、土地“生金”,走出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新路子。
對於發展“四旁”經濟,金冢子鎮主要採取“黨支部+家庭農場+農戶”發展模式,發揮盛青禾家庭農場中草藥種植基地的輻射優勢,由盛青禾家庭農場統一提供優質種苗和技術指導,農戶負責日常管護,收益按村集體20%、家庭農場20%、農戶60%比例分配。
目前,已有22個村開始在“四旁”資源內種植丹蔘等中草藥,帶動200餘戶農戶參與,種植面積已超過150畝。
該市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發動村、戶開發“四旁”等閒置場地,大力發展林下種植、特色種植,年內全域試開發2000畝以上。
“發展中草藥‘四旁’經濟,我們前期通過實地勘察、入戶訪談等方式,建立起包含350餘處閒置地塊的資源數據庫。又通過到日照、聊城等多地學習,考慮到我鎮多數村莊的土壤以頁岩土質爲主,我們最終確定以種植丹蔘、黃芩等中草藥爲主的‘四旁’經濟發展路徑。”金冢子鎮黨委書記邢鵬介紹說。
爲了打造可學習、易推廣的樣板,金冢子鎮選定谷家村、東南戈莊村等6個村作爲典型試點村。谷家村充分利用村內閒置空閒場,整理出20畝土地種植丹蔘,預計畝產丹蔘150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3元計算,扣除成本,年可實現增收6萬元以上,村集體增收2萬元以上。通過試點村的示範效應,全鎮已規劃“四旁”經濟發展區400餘畝,預計年可爲村集體實現增收近30萬元、農戶增收70萬元以上,同時可節省各村衛生清理等費用40萬元以上。
“爲了更高效地利用‘四旁’土地資源,我們積極組織各村開展宣傳動員,目前已經有27個村對‘四旁’資源進行規劃和整理。”金冢子鎮人大主席王煥青說。
近年來,安丘市不斷探索土地資源利用新模式,深挖土地資源稟賦,通過土地集約化、產業融合化、經營品牌化的發展方式,將傳統土地資源轉化爲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引擎,讓羣衆在產業發展中幹勁足、有錢掙、能致富,唱響新時代農村“致富曲”。(王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