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安丘:返鄉“新農人”“種”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通訊員 李銘峰 牛海青
五一假期,安丘市輝渠鎮的“半畝山塘”成了網紅打卡地。這裡一畝青山依偎着半畝山塘,精緻小院繁花似錦,與潺潺流水、蔥鬱青山相映成趣,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感受鄉村魅力。令人驚喜的是,這個農文旅融合項目的負責人竟是一位畢業不到五年的大學生。
2020年,畢業於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李紫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號召,返鄉創立濰坊半畝山塘田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她投資400餘萬元,對輝渠鎮獲鹿山前、小麥峪村等地的老舊住宅進行改造,打造出“半畝山塘”“小隱於野”等6大板塊共15處特色小院,涵蓋民宿、餐飲、團建、露營、研學等多種休閒娛樂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帶火了周邊鄉村遊,更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在安丘,像李紫嫣這樣返鄉創業的優秀人才不斷涌現,他們正成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返鄉創業 激活鄉土發展新動能
留俄背景、北京高薪外貿工作、深山養殖專業戶、縣級市政協常委,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身份,卻集中在“85 後”張曉東身上。從俄羅斯國立經濟大學畢業後,張曉東敏銳地察覺到新型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毅然放棄北京年薪20萬元的工作,回到家鄉柘山鎮磨山山區,創辦了佔地300餘畝的金水谷生態農場。這裡以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生態散養土雞爲主,開啓了他的 “新農人”之路。
“農村雖然發展相對滯後,但生態環境優越,只要抓住機遇,同樣大有可爲。”張曉東攜手本地農戶和合作社,先後開發出寶寶蟲草蛋、散養茶香黑豬肉等特色農產品。針對農民銷售難題,他將本地板慄、核桃等特產進行統一包裝,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讓山裡的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如今,農場規模已擴大至600畝,並建成綜合農業休閒區,成爲鄉村振興現代化的典範,2024年園區營收突破680萬元。“安丘現在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相信會吸引更多大學生回鄉創業。” 張曉東感慨道。
夜晚8點,當石堆鎮山嶺深處的村莊漸入寧靜,抖音“雅茹農場直播間”卻熱鬧非凡。“95 後”返鄉創業黨員王雅茹,在鏡頭前熱情地向觀衆展示“臥虎嶺”有機土豆:“321上鍊接”“點擊小黃車”“蒸煮煎炸樣樣香”……她的直播讓村裡的有機土豆迅速走紅,價格上漲了三成,短短1小時就賣出327單。受父親影響,王雅茹放棄上海的高薪工作,返鄉成爲一名既能下地勞作,又能玩轉直播的“新農人”。她依託孟戈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化”種植,如今農場種植基地面積已達706畝,每年生產2800多噸多種有機農產品,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產品直供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
憑藉出色的發展成果,雅茹家庭農場榮獲“濰坊市示範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省級示範場”“北京冬奧會運動員食材供應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今年,王雅茹也因在農業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評爲“鄉村振興活力之星”。
實幹擔當 勇當鄉村振興 “領路人”
走進輝渠鎮輝渠村渠香麪粉廠,一幅熱火朝天的生產圖景躍入眼簾。生產車間裡,機械設備有序運轉,轟鳴聲交織成一曲奮進的樂章。一袋袋包裝精美的麪粉,沿着傳送帶迅速裝車,即將奔赴市場。工人李宗林一邊操控設備,一邊笑着說:“村裡辦了麪粉廠,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
安丘市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雁歸興安”行動,積極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回村任職,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2021 年,輝渠村換屆選舉,在外創業的李曉寧毅然回到家鄉,投身家鄉建設,並於4月當選村黨組織書記。他積極探索“黨組織 + 合作社 + 企業”的創新發展模式,成立金輝渠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領辦渠香麪粉廠,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李曉寧介紹:“我們從源頭把控品質,在小麥品種選擇、種植以及生產環節層層把關,提升產品質量與利潤,實現了本地優質小麥的就地轉化,這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每年還能爲村集體增收60萬元。”此外,他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種植金銀花,每年又能爲村集體和村民帶來120萬元的額外收入,爲輝渠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在景芝鎮大市留村,退役軍人李其武自2017年回村任職後,始終秉持“脫下軍裝仍是兵”的信念,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他聚焦村民實際需求,成立大市留村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 “黨建統領、四社共建”土地託管行動,整合零散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目前,已有130戶村民參與,託管土地236畝,村集體增收8萬元。我們大力發展蒜黃特色種植,通過統一供種、技術指導和銷售,保障了種植戶的收益。”李其武介紹道。
安丘市幹部教育中心主任婁國平表示:“鄉村要振興,組織必振興。”安丘市將積極探索村村抱團發展模式,以黨組織聯合推動產業融合,推廣“大田託管”“全產業鏈種植”等創新模式,不斷提升村集體帶動羣衆致富的能力,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政策扶持 爲幹事創業增添 “底氣”
“支持‘返鄉人才’優先使用‘安丘農耕’區域公用品牌,鼓勵創立自有品牌”“爲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創業羣體提供最高30萬元貼息貸款扶持”…… 今年2月,安丘市出臺《關於支持大學畢業生到鄉、農民工返鄉、能人回鄉爭當鄉村振興 “新農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鼓勵“返鄉人才”回到鎮村投身農業生產,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引進懂技術、善經營的大學生等人才到農村,讓他們反哺農業,是我們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關鍵舉措。”安丘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李偉說道。目前,安丘已涌現出雅茹農場王雅茹、馳瑞農服李清華等一批敢闖敢幹、帶動力強的新農民,他們活躍在鄉村大地、田間地頭,成爲鄉村振興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圍繞農村發展實際需求,安丘市通過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申報評審等工作,激勵“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去年以來,組織67人蔘加新農人電商等培訓,推薦12人蔘加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舉辦19期特色培訓班,培訓1660人次,新增高素質農民260人。定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100人次,爲519名農村自主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億元。連續8年舉辦創業大賽,培育優質創業典型120餘人,其中1人獲評山東省“十大返鄉創業之星”。
安丘市人社局局長張景寶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出臺更多‘硬核’措施,提供更貼心的‘柔性’服務,全力推進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切實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助創業、促就業的帶動作用,用實實在在地支持助力返鄉人員安心創業、樂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