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種植忙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連日來,我州多地搶抓農時,以特色種植爲支點,通過機械化提效、加工鏈延伸、合作社引領,激活鄉村發展動能,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眼下,龍井市東盛涌鎮延東村正組織農戶搶抓農時,全力以赴做好辣椒移栽工作,爲今年的辣椒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延東村辣椒田,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映入眼簾,村民們正默契配合、有條不紊地移栽辣椒苗,運苗、澆水、栽苗、覆土……一氣呵成,一株株辣椒苗在肥沃的土壤中紮根,嫩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農耕圖景。據龍井市東盛涌鎮延東村黨支部書記杜玉昌介紹:“今年由於天氣氣候問題,今年定植比較晚,定植完了之後就得打藥,7月10日綠辣椒就可以基本開始採摘。”

下一步,延東村將繼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深耕辣椒等特色產業,全力推動本地特色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用產業興旺奏響“強村富民”主旋律,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連日來,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加快推進土豆種植,以特色產業發展,拓寬羣衆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跟隨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來到田間,隨處可見村民忙碌身影。村民三五成羣、默契配合,駕駛農機整地起壟、開溝播種,各項工序有條不紊。隨着機械化在土豆種植、管理和收穫等環節的廣泛應用,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種植成本。不多時,一列列排列整齊的田壟就呈現在眼前。據龍井安鬆土豆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賈玉傑介紹:“今年我們合作社種了30多畝土豆,現在進行的是播種。夏季進入田間管理、除草和防蟲。這個土豆收穫期是在十月份左右。”

這些土豆就是製作當地特色——七道溝手工粉條的原材料。從種植到生產,從土豆到澱粉,從澱粉到粉條,這條成熟完整的產業鏈爲村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近日,敦化大蒲柴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搶抓農時在田間勞作,爲今年特色種植豐產豐收栽下新“薯”光。

近年來,敦化大蒲柴河鎮松江河村村民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成立了大蒲柴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不斷探索創新種植模式,致力於將地瓜產業做大做強。2024年,地瓜產量突破120萬斤,爲村集體增收100萬元,入股社員人均增收4000元,讓村民切切實實嚐到了種植地瓜帶來的甜頭。

爲進一步提升地瓜產量和品質,今年,合作社提早謀劃,組織社員開展地瓜覆膜下苗工作。採用覆膜技術種植地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地瓜早出苗、快生長,還能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溼潤,爲地瓜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提高地瓜的產量和品質。目前,合作社每天能完成30餘畝地的覆膜下苗工作,預計在6月初可完成300畝地瓜種植。敦化大蒲柴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徐兆明說:“趁着這兩天天氣好,我們開始覆膜,覆完膜我們就開始往裡頭栽苗,覆膜就是能不用除草,提高地瓜的產量,地瓜的品質好。”

爲了延伸地瓜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松江河村還在積極推進地瓜深加工項目,計劃在松江河村新建一座1400平方米的地瓜深加工車間,項目預計於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主要生產地瓜幹、地瓜澱粉、地瓜粉條等產品,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地瓜的儲存和銷售問題,還能爲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據敦化大蒲柴益農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德敏介紹:“在加工廠落地之後,能解決我們除了商品薯和拇指薯之外的其他地瓜的經營加工,這個加工廠成立之後,能解決我們村婦女和鄰村的那些人來到我們這加工廠打工就業,今年的地瓜商品薯能夠在市場上比去年增加30%的收入,預計這個產品加工了之後,能給我們合作社毛收入多賺到100多萬元。”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從“零散種植”到“連片種植”,如今,“土疙瘩” 變身“金豆豆”,“小辣椒” 長成 “大產業”。隨着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進程加速,一幅 “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 的振興畫卷正在延邊大地徐徐展開,爲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記者:張洋 曹輝 龍井臺 敦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