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三色經濟”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7月1日上午,位於郟縣堂街鎮的平頂山瑞寶紅牛肉業有限公司內“牛”氣沖天,精神抖擻的一頭頭紅牛或悠閒散步,或靜靜反芻。
近年來,郟縣縣委、縣政府聚焦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億多元,基本形成了以郟縣紅牛、菸葉、設施農業爲主的紅黃綠“三色經濟”產業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產業發展之路。目前,郟縣基本實現“四個10萬”的發展目標:以郟縣紅牛爲主的優質肉牛飼養量10萬頭、菸葉種植面積10萬畝、綠色設施農業及特色“果蔬菌”種植10萬畝、帶動羣衆就業10萬人以上。
郟縣紅牛已入選全國首批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郟縣被列入河南省養牛大縣培育縣。神農種業實驗室肉牛研究基地(郟縣)正式揭牌,郟縣紅牛研究院全面融入“中原農谷”種業創新體系。郟縣先後投入資金1.3億多元支持肉牛產業發展,初步形成集研發、育種、飼養、屠宰、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郟縣現有規模養殖場98個,其中萬頭養殖基地2個;發展各類經營主體1300餘戶、傳統牛肉銷售門店100餘家、國家級龍頭企業生產基地1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國潤牧業公司榮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圍繞菸葉產業,郟縣先後投入資金7382萬元,新建菸葉電能烤房930餘座。2024年郟縣菸葉種植面積10.3萬畝,完成菸葉稅收創近10年新高,實現了“縣鄉增財力、羣衆得實惠”的“雙贏”局面。目前,郟縣正在着力打造“一區三帶”產業區(建設濃香特色菸葉示範區;菸草水源工程沿線、廣闊渠沿線、恆壓噴灌站覆蓋的菸葉種植帶)。2025年,郟縣明確了菸葉種植面積10萬畝、力爭11萬畝,“兩煙”稅收1.2億元以上的目標,強力推動菸葉產業提質增效。
以設施農業爲代表的“綠色產業”也是郟縣近年的重中之重。郟縣依託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優勢,按照“集中聯建、打造亮點、撬動社會資本”的原則,明確了“縣抓重點、鄉抓品牌、村抓特色”的發展思路,先後投入1.1億多元,撬動社會資金2.1億元參與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建成投用各類設施農業大棚5014座,集中連片程度達90%以上,種植面積10.27萬畝,年產值20.06億元。計劃到2025年年底,13個鄉鎮各規劃建成2—3個符合標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培育3—5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
截至目前,郟縣累計建成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14家、市級20家;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1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3個、縣級27個;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培育“一村一品”專業村5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2個;認證“三品一標”38個,其中綠色食品29個,有機食品6個,地理標誌農產品3個,入選國家級名特優新農產品18個;堂街鎮創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姚莊回族鄉創成省級農業產業強鎮。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達2萬戶、就業10萬人,年增收1.2億元。(來源:郟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張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