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峽山:創新發展新路徑,富民增收繪新景

徐家莊村位於峽山區鄭公街道涼臺社區,是傳統種植村,經濟來源單一。“之前聽說城子村種植顛茄,也想着我們這能發展點什麼特色,後面藉着‘三清’工作,清理出了不少閒置院落,社區就組織成立了合作社,利用路邊、屋邊等閒置資源種植蒲公英,後續通過統一供苗、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大傢伙種植積極性也能提起來,集體富不叫富,全村富纔是富呢。”徐家莊村兩委成員徐海兵笑着說。

徐家莊村創新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訂單企業+農戶”四級聯動機制,利用閒置“五邊”資源,引導徐家莊村羣衆利用村邊、路邊、屋邊、田邊、溝邊栽種蒲公英12.5畝,建設蒲公英種植拱棚,帶動村集體和羣衆增收9萬餘元。同時,藉助“院地共建 人才興村”行動,積極邀請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專家到現場指導蒲公英種植7次,培訓農戶種植技術3次。以徐家莊村爲原點,現已輻射帶動逄家嶺村等2個鄰村發展特色種植,創新“五邊經濟+庭院經濟”融合發展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區域戰略明方向:中草藥全鏈條發展新範式

“城子社區流轉土地560餘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顛茄90萬株,可實現產值300餘萬元,項目建成後擴產顛茄2000餘畝,可帶動村集體增收50萬元以上。可不要小看這些苗苗,這可是我們的金苗苗。”城子社區黨委書記趙坤居邊查看顛茄生長情況邊說。“我們要打造中草藥產業鏈條,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的良好局面。”立足全區構建集智慧育苗、生態種植、分揀加工、訂單銷售於一體的中草藥產業鏈,先後赴招遠市購買艾草22.9噸,在各村路邊、田邊等合理規劃種植110餘畝。利用北戈莊閒置校舍資源,引進山東長農農業有限公司,引導其種植黃芪、丹蔘等200餘畝。城子村挖掘在外能人,招引青島大地能源有限公司落地中草藥種植加工綜合體項目,集種植、加工、銷售爲一體,全面提升發展水平。

數字營銷拓渠道:農產品上行新引擎

“我現在抖音有一千多粉絲了,我們擀的餅通過電商賣去了上海、浙江等地,吃過的都說好。”後鄭公二村負責人於玉欣帶頭成立“鄭昇”農業合作社,建立村級網絡電商直播基地,網絡電銷傳統“戀家菠菜餅”“單餅”等食品。利用網絡電商,售賣產品10萬餘單,帶動周邊30餘名羣衆就業,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以上。鄭公街道積極對接濰坊雲棲投資有限公司,引進雲棲電商平臺,整合街道花樣麪點、富硒蜜薯、黑小麥、溜達雞等農特產品,拓寬網絡銷售渠道,提升生產收入。“我們既要藉助大電商平臺的影響力,又要培育具有我們特色的本土小主播,這樣才能更具認可度,推動農產品銷售更上一層樓。”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步,鄭公街道緊緊圍繞全區“五個三”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深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原則,充分挖掘發展潛能,不斷延伸本地資源價值,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努力實現資源再利用、集體增收入、羣衆得實惠的多贏局面。(嶽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