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化解“一牀難求”與“牀位空置”並存矛盾
養老服務設施建了緣何“管不好”?“一牀難求”和“牀位空置”現象爲何同時存在?養老資金如何精準惠及目標人羣?8月7日,記者從自治區審計廳獲悉,今年以來,該廳對全區養老服務政策落實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揭示了寧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並推動整改與長效機制的建立。
審計人員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深入審視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狀況。審計覈查發現,部分養老服務設施存在重建輕管、服務功能發揮不充分問題,如受設備老舊、運營成本高等因素制約,11個縣(區)的168家“老飯桌”及日間照料中心(佔比近半數)無法正常運營,個別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甚至被佔用。審計人員還重點關注了居家養老服務站點佈局的合理性、覆蓋老年人口密集區域的情況以及牀位利用率、收費標準合規性和特困老人收住比例,推動“一牀難求”與“牀位空置”並存結構性矛盾化解。此外,審計還關注了“醫養結合”堵點,檢查了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協作機制的順暢性以及護理型牀位佔比是否達標。
在資金管理使用方面,審計緊盯分配、撥付、效益三個關鍵環節,重點核查資金分配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綜合考慮了各地老齡化程度、實際需求及財政承受能力;檢查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足額到位,嚴防截留、滯留、擠佔挪用等行爲發生,並追蹤資金使用的“最後一公里”;審查社區養老設施運營補貼、高齡津貼、適老化改造等資金是否精準惠及目標羣體,確保養老資金從“賬面”落到老年人“身邊”。
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自治區審計廳提出系統性建議:建議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專業化培訓,完善職業資格認證與激勵保障機制,推動落實養老服務人才補貼制度,加大從業人員護理培訓力度。督促相關部門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實行“臺賬管理+銷號督辦”,確保審計整改見行見效。推動強化民政、衛健、財政等部門的協同聯動,形成監管合力。推動完善養老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強化“花錢必問效”監管機制。
自治區審計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專項審計旨在揭示問題、推動整改、完善制度。通過審計監督,不僅促進了養老資金使用效益的提升,還推動構建了寧夏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助力養老服務從‘保基本’向‘優質量’轉型升級。”(記者 張濤 實習生 王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