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萬億後,A股後市如何走?“慢牛”驅動力浮現
財聯社8月26日訊(記者 趙昕睿)A股成交額於本週一破3萬億,爲歷史性高點後的第二次突破。綜合多家機構觀點來看,當前居民 “存款搬家” 進程或已啓動,但整體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進入全面加速期,預計這一趨勢將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凸顯。
伴隨着資本市場“慢牛”行情的正向反饋,結合外部關稅等風險因素有所趨緩的背景,以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再度有所提升,居民的風險偏好整體出現較明顯的上升。
對於投資者當前的核心關切,廣發證券向記者反饋,投資者當前對後市走勢的研判及投資機會的挖掘,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發展趨勢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需求顯著提升,尤其關注政策導向對市場的影響機制及熱點板塊的輪動規律。而券商通過多維度數據深入洞察增量資金來源、階段性調整擇時策略,並針對 “慢牛” 行情後續走勢展開研判,相關研究成果正爲投資者解決核心關切提供重要參考。
不過,申萬宏源研究也提示,牛市正在成爲市場共識,但牛市邏輯推演尚無法做到嚴絲合縫,全面牛市還需要積極因素的進一步累積。把握節奏,可能等到更多選項。
不同增量資金特徵如何表現?
目前一些機構信息顯示,散戶並未大規模買基金,也並未大舉進場炒股。從各類資金情況來看,此輪行情持續到現在主要的發起者和推動者並非散戶。結合機構研究分析,遊資、高淨值客戶及私募基金等主體,共同構成了支撐本輪行情的重要力量。
中信證券分析,此輪行情高淨值人羣以及企業客戶的參與熱情明顯更高,其次,面向高淨值客戶的私募產品熱度也遠高於公募產品。
東方財富策略團隊也持類似觀點,數據方面,7月私募基金備案金額創2022年來新高,8月15日當週百億私募倉位創年內單週最大加倉紀錄,近3周龍虎榜營業部淨買入金額大增,顯示遊資+私募積極活躍。
爲何高淨值羣體與私募會成爲行情主力?中信證券渠道調研給出了答案。在實業投資機會相對稀缺的當下,部分在傳統行業已經積累了相當財富的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的目光投向了權益市場,尋求佈局難以直接投資的戰略新興行業。這一批高淨值人士入市的目的,更偏向利用資本市場從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和各傳統行業龍頭轉移。企業層面也有從實業投資轉向利用資本市場投資的案例。
此外,與公募產品相比,私募產品無論是量化還是主觀多頭,熱度均處於高位。7月私募備案規模爲793億元,環比上升164%,同比上升407%,回到2020~2021年高位水平,而且平均備案規模遠超當時。中信證券渠道調研數據顯示,樣本私募倉位7月以來持續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8月15日最新倉位爲84.1%,充分參與了本輪行情。
更爲關注的是,隨着2020-2021年發行產品整體步入盈虧平衡區域後,市場會有個新舊資金接力的過程。
中信證券進一步指出,截至8月22日,2020-2021年發行的主動型公募加權淨值回升至0.96元/份,已接近盈虧平衡點,可能會面臨前一輪被套牢的持有人的集中贖回。不過在整體增量市場下,這種出清並不一定會影響市場,只是會影響行情節奏和結構。
市場後續走勢如何演繹?
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成爲市場不變的觀點。
中信證券指出,未來行情的延續需要的是新的配置線索,而不是拘泥於“錢多”和流動性。由於實業的賺錢機會愈發向擁有核心壁壘的龍頭或新興產業趨勢聚集,對於早先在傳統行業已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部分羣體而言,當前權益資產幾乎是除了低收益債以外唯一的去處。
申萬宏源則秉持 “看中期做短期” 的視角,認爲市場持續演繹牛市氛圍在情理之中,9月初之前有望維持強勢,9月初之後市場休整幅度有限。歲末年初行情展望的下限是“複製”過去一段時間的市場特徵:少數景氣方向做動量 + 26年拐點方向高切低 + 輪漲補漲普遍輪動。
興證策略團隊從行情結構拆解入手研判後市,認爲本輪行情呈現 “主線引領、交替輪動” 的特徵,進而使得行情“多點開花”。這一特徵下,後續可圍繞兩條思路進行佈局。一是繼續尋找科技成長主線內部的低位方向,挖掘尚未被充分定價的細分領域;二是對於低位順週期板塊,精選具備景氣預期、符合資金審美,既有短期輪動機會、同時兼具中長期成長性的優質賽道。
從週期維度看,東方財富策略團隊認爲,中期來看,本輪牛市較近2輪牛市高點仍有明顯距離,多數指標顯示當前牛市處於第二階段。
展望後市,東方財富策略團隊分析,遊資及私募活躍、外資“FOMO(錯失機會恐懼)”買入、居民加速流入,微觀流動性邊際仍充裕,同時內部重要事件、外部“鮑威爾放鴿”,或推動牛市第二階段加速演繹。此外,市場進入牛市第三階段仍需基本面支撐,且美聯儲9月之後的降息路徑仍有不確定性,需密切關注短期市場上漲斜率,如果演繹過快,則後續震盪概率加劇。
配置顯現2大共性方向
從機構配置建議來看,共性聚焦兩大方向。一是科技與先進製造領域,二是關注 “反內卷” 相關機會,既包括化工、塑料等產業秩序優化的品種,也涵蓋具備出海潛力及確定性的標的,同時部分機構提及大金融、黃金等兼具配置價值的板塊可作爲搭配。
具體到機構觀點,中信證券建議,繼續聚焦資源、創新藥、遊戲和軍工,開始關注化工,逐步增配一些“反內卷+出海”品種,9月消費電子板塊也值得關注。
申萬宏源認爲,9月初後,結構選擇的視角可能從短期動量轉向中期推演。支持全面牛市的潛在主線,重點關注國內科技鏈突破 + 先進製造反內卷,優化行業秩序,構建行業聯盟。
浙商證券認爲,“慢”牛格局下, “雨露均沾”是行情“底色”,因此“大金融+泛科技”的搭配有望持續戰勝基準。建議關注銀行、非銀等大金融+軍工/計算機/傳媒/電子/電新等科技成長方向。
西部證券認爲,當前與其繼續追逐熱點,不妨看長做短,佈局3條主線——(1)逆全球化下的“硬通貨”(黃金/銀行/保險/公用事業)和(2)“硬科技”(國產AI算力/創新藥等);(3)受益於“反內卷”的確定性(塑料/玻纖/光伏和風電設備等)。
除 A 股配置策略外,股權市場長期發展趨勢也備受關注。中信智庫最新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生態正從 “規模擴張” 向 “質量提升” 加速轉型,四大核心生態維度優化趨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