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已有14只A股股價翻倍,後市如何看待?
春節假期以來,DeepSeek、人形機器人等AI以及影視相關板塊漲勢兇猛,A股市場有所回暖,上證指數震盪向上並順利收復3300點整數關口。科技成長板塊全面爆發,年內有14只A股股價實現翻倍,最高者年內回報超過280%。
行情爆發下,超過九成主動權益類產品自節後以來獲得正收益。業績回升下,有50只基金的年內漲幅超過20%。在被動指數方面,也同樣是信創、遊戲、影視、計算機等相關ETF漲幅居前。不過,從資金變化來看,已有部分資金選擇止盈離場。
“我們對2025年市場充滿信心,資本市場可能迎來十年一遇的機會。”鵬華基金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監楊飛表示,既然人工智能技術將引領全球經濟的變革和長期發展,那麼科技板塊的投資必定是本輪資本市場的最強主線。
誕生14只翻倍股
節後開盤以來,DeepSeek等熱點催化計算機、傳媒等AI應用方向表現,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等熱點主題表現同樣較優。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上證指數節後累計上漲2.52%,年內微跌0.58%。DeepSeek指數近20個交易日上漲71.47%。
板塊爆發下,年初至今實現股價翻倍的個股已有14只,其中漲幅最高的每日互動,年內漲幅達281.38%;並行科技則以257.08%的區間回報緊隨其後。上述二者均爲DeepSeek指數成分股。
傳媒板塊的光線傳媒則以206.57%的年內漲幅排名第三位。近來,隨着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熱映,作爲發行方的光線傳媒,股價也是節節攀升,節後7個交易日中有5日漲停,區間大漲超過200%。
記者注意到,這14只翻倍股的暴漲各有緣由。除了上述情況外,青雲科技-U、優刻得-W、美格智能均爲DeepSeek指數成分股。冀凱股份、長盛軸承兩隻來自機械設備板塊的個股則受益於機器人概念。新炬網絡、國子軟件等其他個股也大多來自計算機、通信等板塊。
其中,冀凱股份在近17個交易日內收穫14個漲停板,階段漲幅超193%。在這期間,冀凱股份發佈多份股價異動公告,表示關注到有媒體將公司列爲“機器人概念”相關股票,但截至目前,相關業務對短期業績影響有限。
不過,在這之中,還有一家看似“與衆不同”的鋼鐵板塊公司。2月13日,杭鋼股份開盤再度漲停。至此,該公司自2月5日以來已經連續收穫7個漲停板,股價從5.20元/股一路上漲至10.13元/股。
從杭鋼股份發佈的數份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以及澄清來看,該公司存在子公司DeepSeek部署適配的相關報道,但公司主營業務爲鋼鐵及其壓延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算力業務佔比極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輪上漲行情中,各路資金以真金白銀在其中博弈激烈,上述個股在近7個交易日中均登上龍虎榜,4次及以上者有11只之多。其中,優刻得-W期間7次上榜,連續4日換手率超過30%。
與此同時,已有資金從部分瘋狂上漲的個股中“悄然”撤退。例如光線傳媒在2月12日至13日,龍虎榜上榜席位的成交額爲190.93億元,換手率達到27.28%,合計淨賣出11.62億元。同時,北上資金也在撤退,深股通專用席位淨賣出7712.66萬元。
行情能否持續
這波爆發行情下,部分提前佈局相關賽道的主題基金業績提升明顯。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2月12日,超過九成主動權益類產品自節後以來獲得正收益,區間漲幅超過10%的基金有239只(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
拉長至年內來看,鵬華碳中和主題A是目前唯一一隻漲幅超過50%的主動權益基金,該產品重倉的北特科技、禾川科技、五洲新春、肇民科技等均爲機器人相關概念股。同樣專注這一賽道的永贏先進製造智選A則以47.59%的年內回報緊隨其後。
股票型ETF的表現更爲直接,在節後至2月12日的回報前30位的產品中,幾乎被信創、遊戲、軟件、大數據、雲計算等關鍵詞“刷屏”。拉長至年內而言,前五位則被影視、遊戲等主題ETF佔領。
據第一財經根據2024年基金四季報數據梳理,去年四季度,共有20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35只基金重倉持有光線傳媒股票,工銀文體產業A、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中歐互聯網先鋒A的持股量超過千萬股。
此外,DeepSeek指數的41只成分股中,有33只去年四季度已被基金經理提前佈局,如金山辦公、傳音控股、科大訊飛、浪潮信息等個股均有上百隻基金重倉持有。
從資金變化來看,已有部分資金選擇從績優產品中止盈離場。如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節後至今分別有19.37億元、15.96億元資金淨流出,二者同期回報分別爲11.22%、22.44%。
“當前處於AI的時代機遇下,是全球共振,也是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機遇DeepSeek奇襲讓全球算力平權,開啓AI+時代。”閆思倩分析稱,從雲端到端側眼鏡手機,從B端到C端,工業到消費、到醫療、到智駕,從科技巨頭投資到街邊店接入DeepSeek,AI+百花齊放。
“人工智能的核心領域是機器人。”在閆思倩看來,AI時代,科技主線有望成爲全民共識,看好科技股,最看好機器人。2025年有望是機器人的元年,從技術進步到商業應用,萬億空間剛剛起步。
楊飛認爲,人工智能在資本市場已經經歷了2年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階段,隨着大幅降低成本後的DeepSeek大模型的出現,2025年的科技投資已經逐步進入AI應用的階段。全面應用的奇點一旦出現,這個階段未來無論從爆發性還是持久性上都將遠超過從前。
“我們的組合未來相當長時間將All In AI應用。”楊飛說,AI應用簡單分爲2個大方向,一方面是to C端的應用,如手機、眼鏡、可穿戴產品、智能家居、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等端側產品;另一方面,To B的應用主要通過AI agent實現AI+行業的落地,產業演進按照由易到難的過程,C端落地速度大概率要快於B端。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表示,本輪AI模型等在全球範圍內獲得關注,引起了業界對中國AI產業鏈各子線索的重視,進一步說明國內AI產業趨勢進入“從1到N”全面快速發展階段,中美科技資產相對估值中樞迎來重估機遇。
中期來看,王貴重認爲,中國的科技製造業越來越強,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剛剛開始,國產算力、半導體的先進製程、汽車的高階智駕都有了顯著的突破。“我們相信未來10年,中國科技不僅會實現自主崛起,也會向世界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力量。對科技行業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時代也許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