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後旗努古斯臺鎮:以“指尖管田”踐行“藏糧於技”

走進7月的通遼市科左後旗努古斯臺鎮道乃艾勒嘎查,連片的玉米田在陽光下漾起層層碧浪,微風拂過,綠浪翻滾間不見往日田埂上扎堆勞作的身影——唯有一位種植戶站在田邊,指尖在手機屏幕上輕輕滑動,遠處的灌溉設備便應聲啓動、精準作業。科技與田園的交融,正勾勒出一幅別樣的豐收圖景。

道乃艾勒嘎查作爲努古斯臺鎮農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區域,2025年在科左後旗農牧局的助力下,成爲全旗唯一試點,率先探索智慧農業發展路徑。目前,1175畝農田已成功接入手機可控的智慧農業系統,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機管田”的模式讓傳統農業真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農戶只需在手機上下載專屬APP,即可實現對農田的全方位管理。打開APP點擊“啓動灌溉”,智能設備便會按設定時間和水量精準作業,避免了傳統灌溉的資源浪費;系統還能智能調控施肥,既減少了化肥使用量,也提升了田間管理效率。

“過去種幾百畝地,至少得僱五六個人忙前忙後,現在有了這個手機可控系統,我一個人就能輕鬆管過來,每年單是人工成本就能省下好幾萬。”種植戶永泉以切身感受,道出了智慧農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除此之外,玉米畝產較傳統種植模式大幅提升,從過去的800-1000斤躍升至1500-2000斤;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節水率超過30%,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減少20%,既降了成本,又踩準了綠色農業的發展節拍,更讓“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在努古斯臺鎮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下一步,努古斯臺鎮將以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爲核心,持續擴大智慧農業系統覆蓋範圍,以“四統一”(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標準)爲抓手,既守護好每一寸耕地的肥力根基,又用科技激活土地生產潛能,讓更多農戶在精準種植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生產向高效、綠色、可持續方向躍升,讓“藏糧於地”的底氣更足,“藏糧於技”的實力更強。

從“埋頭苦幹”到“指尖管理”,努古斯臺鎮智慧農業的迭代升級,不僅是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深刻變革,更是基層踐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生動註腳。這股科技動力正源源不斷融入鄉村振興的脈絡,讓每一分耕耘都更有方向、每一寸土地都更具產能,爲端穩中國飯碗、夯實大國糧倉貢獻着基層力量。(其樂木格)

來源:科左後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