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中旗:積蓄人才“活水” 潤澤鄉村“沃土”

盛夏時節,通遼市科左中旗廣袤田野上,玉米拔節生長,高標準農田裡智能噴灌系統精準作業,牧民家中肉牛悠閒進食……一場人才與發展的“雙向奔赴”正熱火朝天上演,農業專家穿梭田間指導節水灌溉、科技特派員駐點牧場優化飼養方案、返鄉創業青年通過直播平臺爲農牧產品打開銷路……

近年來,科左中旗緊扣“人才強旗”戰略,以“黨建引領、政策賦能、實踐育人”爲主線,創新實施人才“活水”工程,推動人才鏈與農牧業產業鏈、鄉村振興創新鏈深度融合,爲北疆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人才是科左中旗從農業大旗邁向農業強旗的關鍵變量,要把最優的政策、最好的資源、最暖的服務給人才,讓草原英才與北疆糧倉雙向成就。”科左中旗委組織部副部長吳木仁說。

在科左中旗敖包蘇木豐元慶嘎查,一場特殊的“田間課堂”正在進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李少昆專家團隊與本地合作社負責人李顯光探討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黨建搭臺、人才唱戲,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專家請到地頭,把技術送到牧民手裡,讓農牧民收益纔是我們置‘田間課堂’的初心。”敖包蘇木黨委書記史立強介紹說。目前,敖包蘇木已吸引8名農業高層次人才下沉,帶動周邊7個嘎查村推廣玉米密植技術3.6萬畝,玉米高產密植技術的應用可助力玉米增產,預計畝均產量可提高100公斤。

目前,科左中旗在不同生態條件耕地上建設8個玉米高產試驗示範基地,搭建以“上級專家+旗級技術員+鄉級技術員”爲主體,科研單位、涉農企業等多元參與的推廣體系,吸引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的16名專家“揭榜掛帥”,先後解決技術難題11項。

政策是人才集聚的“風向標”。科左中旗制定出臺相關方案,設立57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鏈條優化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細化爲75項具體措施。自2016年以來,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245名,解決住房保障241套,幫助解決實際困難67件。

在科左中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內,金福臨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包國平與浙江大學農技專家線上交流“玉米5+2種植模式”優化方案。他帶領團隊創新研發的技術,已累計服務7.55萬畝耕地,助力糧食增產2325萬斤。

人才成長離不開實踐沃土。科左中旗實施“青藍接力”工程,建立“導師幫帶制”,組織78名銀髮人才與青年人才結對。開展“人才下基層”行動,選派100名科技特派員等服務,培訓農牧民11.38萬人次,推廣多項實用技術。打造“三農夜校”“田間課堂”等特色培訓品牌,推出“雲端授課+地頭實操”體系,培養“土專家”“田秀才”400餘名。

從“引鳳築巢”到“固巢養鳳”,從“政策留人”到“事業留心”,科左中旗正以“人才活水”澆灌北疆糧倉。站在新起點上,科左中旗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力國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領航、人才驅動,奮力譜寫‘農業強旗、牧業富民、人才興業’新篇,讓‘北疆英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綻放光彩!”(孫博、吳志興)

來源:科左中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