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衝擊波:美國民衆爲何成最大受害者?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環境逐漸變得複雜,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上任後,他對多國頻繁實施的關稅政策無疑是引發了衆多爭議與討論。近日,一位得克薩斯州母親的購物賬單引發了激烈的社會反響,她在購買兒童服裝時遇到的411.71美元的賬單中,赫然出現了44.09美元的“關稅附加費”。在社交媒體上,這一突如其來的費用被戲稱爲“特朗普關稅附加費”,更有網友直接將其定義爲“隱形稅單”,愈加劇了對美國現行貿易政策的不滿。

經濟學家們早已有所預警,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最終通過供應鏈傳遞給消費者。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四成美國消費品依賴於進口,這意味着當關稅一旦加徵,消費者最終承擔的經濟負擔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國,一幅幅物價飆升的畫面悄然展開:一打雞蛋對比前兩年價格漲至19.99美元,洗髮水價格飆至30美元,嬰兒奶粉甚至達到49美元,這些都在無情地蠶食民衆口袋裡原本有限的資金。

在如此情況下,國家的製造業也遭受了重創。以蘋果公司的iPhone爲例,因關稅政策,256G版本的售價直逼2400美元,給消費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同時,特斯拉的零部件價格因進口稅大幅上漲,直接導致整車價格水漲船高。看似政府提供的補貼方式遠不足以彌補這一切,有關部門對未來經濟走勢的質疑聲日益增多。

持續的高關稅也在資本市場引發劇烈震盪,美股屢屢遭遇暴跌,市場不安定因素逐漸上升。摩根大通預測如果這種關稅影響持續,美國經濟正在邁向衰退的邊緣。這一警告不僅影響投資者情緒,也讓普通民衆對未來經濟充滿惶恐。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警告政府政策可能帶來失業和通貨膨脹風險,但無奈的是,耳邊的呼聲在特朗普面前似乎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美國社會因此也被關稅分裂,遍佈全國的抗議活動層出不窮。自4月5日起,全美有超過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舉行了1200場抗議示威,參與者跨越了工會、民權組織,以至LGBTQ 團體,發出對政府決策的集體“住手”的呼聲。在華盛頓特區,一場示威吸引了數萬人的參與,“市場暴跌,特朗普卻在打高爾夫”的呼號響徹街頭,迫切呼喚改變的聲音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特朗普團隊內部的矛盾也愈發加劇。財政部長貝森特甚至對特朗普的政策表示不滿,聲稱這讓美國淪爲笑柄。而在媒體及社交平臺,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與貿易顧問納瓦羅互相諷刺,也表明了政策內外對高關稅的不和諧。

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達了明確的不滿,試圖繞過聯邦政府,尋找與中國單獨簽署協議的可能性。如此情況下,特朗普的政策引發了各州政府的反對聲浪,且越演越烈,導致國家更深層次的撕裂與動盪。

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未如他所期望般實現“實業救國”,反而將美國拖入了經濟困局與社會動盪之中。在此困境中,普通民衆成爲最大的犧牲品。顯然,未來美國如何穩定經濟與社會局勢,已成爲擺在特朗普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