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豬瘟場未落實上傳廚餘蒸煮資料 彭啓明:不符合規範

▲臺中養豬場爆出感染非洲豬瘟。(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臺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感染來源懷疑來自廚餘。環境部長彭啓明今表示,根據疫調資料,臺中案場未依規定每天上傳廚餘蒸煮資料,臺中市政府僅5月及7月各訪查一次,未符合規範,將交由疫調評估是否因此影響疫情。

非洲豬瘟防疫應變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境部針對廚餘蒸煮都有完善機制,要歷經90度、1小時,且養豬場每天都應上傳資料,但根據第一輪疫調結果,臺中案場在5月上傳24次,6月上傳8次,7月上傳1次,8月0次。

彭啓明表示,根據指引規範,若業者沒有每天上傳,地方政府每月都要去查覈輔導,但經查,市府只有5月及7月各訪查一次,現在看到臺中案場沒有按照原先規劃執行,的確有未符合規範的情況,會交由疫調評估是否因此影響疫情。

他也說,目前各縣市廚餘掩埋大多沒有問題,臺中市的部分,原先是用堆肥處理,但基礎結構、抗蝕材料、地表水防護設備等均不適合,環境部下午前往實地勘查,與市府達成協議,現在改用掩埋處理,依規定要挖出長、寬10公尺、深度5公尺的坑,且必須每天覆土,避免蚊蟲或野生動物覓食,這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不會如大家想像變成一座廚餘山。

彭啓明也說,臺灣一年一般垃圾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廚餘77萬噸,約佔垃圾量6%;而國內一天廚餘量達2千多公斤,其中1300公斤是餵豬使用,現在突然不能餵豬導致廚餘去化產生很大壓力,各縣市也有提到廚餘去化是個難題。

他指出,短期間廚餘去化沒問題,但長時間會影響垃圾處理量能。環境部已與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組成平臺,保證廚餘不會在馬路上堆積,去化管道會在各縣市環保局指定地點,有些透過堆肥、生質能、黑水虻、焚化爐或掩埋處理。環境部也會跟各縣市討論,將廚餘更有效運用是未來推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