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蒸煮廚餘」釀最大風險!臺中案例場老農認「上傳舊照片」
▲國軍化學兵支援臺中案例場傾銷,發現現場仍多處髒亂不堪。(圖/國防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中央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今(3)日公佈臺中梧棲豬瘟疫情調查結果,確認全國僅此單一案例,關鍵原因來自「未蒸煮廚餘」。疫調過程發現,該案例場老農許多措施未依照流程,更稱自己年紀大,無法一邊蒸煮、一邊照規定上傳資料,承認回家後才「上傳舊照片」。農業部針對未來廚餘蒸煮控管,將提出更高管理標準。
中央疫調小組今日公佈結果,確認全國其他養豬場目前均爲陰性,臺中梧棲爲單一案例場,長期使用清潔隊、民衆提供的廚餘作爲飼料,甚至有附近居民得知後,還會將剩食放置門口讓畜主取用。
而該場畜主聲稱有蒸煮廚餘,但經查調查發現,購買瓦斯桶數量過少,去年整年僅買3桶,今年到4月爲止「只買2桶」,各爲20公升,直到爆發疫情,10月國軍化學兵進場清消,還發現瓦斯「幾乎沒使用」。即使畜主辯稱,用了裝潢剩餘木材當燃料蒸煮,但現場也沒出現柴燒痕跡。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蔡向榮表示,畜主在管理上很多細節不清楚,也可能有所隱瞞,包括豬隻進出、投藥、發病狀況等,在管理記錄本9月損毀後就沒有紀錄。就算畜主辯稱,使用剩餘木材當燃料蒸煮廚餘,但蒸煮的溫度及時間,可能也沒有達到標準要求。
蔡向榮說,更誇張的是,畜主說自己年紀大,所以沒辦法一邊蒸煮、一邊按規定上傳蒸煮資料,都是在回家後才「上傳舊照片」。
▲案例場的廚餘,還流向另一處「C養豬場」。(圖/農業部)
此外,梧棲清潔隊提供的廚餘並非僅供該案例場,還流向另一處「C養豬場」,案例場廚餘也違規分給C養豬場,C場約超過1000頭豬,雖然同樣以廚餘餵養,但有完整上傳蒸煮紀錄,經多次採樣檢驗「均爲陰性」,顯示出「蒸煮廚餘」管理得當能有效防堵病毒。
▲C養豬場落實蒸煮廚餘,多次採樣檢驗「均爲陰性」。(圖/農業部)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未來在防堵非洲豬瘟方面,仍會提高邊境防疫標準,包括提高抽檢比例。但「沒有蒸煮完全的廚餘」仍是最大風險,因此11月7日就算恢復豬肉宰運,仍會持續禁止廚餘養豬,除非確定能落實廚餘蒸煮、地方政府稽覈等機制。
陳駿季強調,防堵非洲豬瘟疫情的防禦網,不會只有一層,而要三層以上。如果這次臺中案例場沒落實廚餘蒸煮,在第二個月就發現「無上傳資料」,就應該啓動稽查,就能有效改善。
但從這次案例場清消還可看到,已清消2次,現場仍多處髒亂不堪,國軍化學兵又加派人力清消,顯示出臺中市府完全沒照SOP做,中央將對此做檢討與討論。
11月7日即使「禁宰禁運」解封,仍維持禁止廚餘餵養,陳駿季表示,第一步將針對「全國蒸煮廚餘設備」成立聯合稽查小組,監察能否落實蒸煮措施,包括溫度是否足夠。第二,確定執行蒸煮要能即時上傳、即時監控,不能只是傳舊照片。第三,地方政府的稽查、相關法規一定要落實。滿足這三項前提,才能評估未來是否能開放用廚餘飼養。
行政院政委陳時中表示,目前整體的疫情朝較好的方向進行,進入案例場的風險源頭有查到,出去豬場的風險透過層層調查及監測,確認沒有外擴。第三階段還有多的監測在進行當中,過程中也會持續檢討,對有缺失的部分未來會提出精進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