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沒煮熟成非洲豬瘟破口?彭啓明:豬場未遵守處置規範
廚餘沒煮熟成非洲豬瘟破口?彭啓明:豬場未遵守處置規範。圖爲臺中梧棲養豬場,全場豬隻已遭撲殺。(本報資料照)
我國21日爆發全臺首例非洲豬瘟疫情,而破口疑似就是廚餘未煮熟導致,因此農業部不只火速公告全國禁喂廚餘,也積極調查其廚餘來源與處置,在第一輪疫調結束後,今(26)日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廚餘蒸煮需每日上傳,然而案發場5月起就已少上傳,8月甚至「未上傳」,此外,違規案場之地方主管機關需每月輔導查訪,但資料指出僅5、7月去過一次,因此未來疫調將進行釐清。
今(26)日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廚餘蒸煮需每日上傳,然而案發場5月起就已少上傳,8月甚至「未上傳」,此外,違規案場之地方主管機關需每月輔導查訪,但資料指出僅5、7月去過一次,因此未來疫調將進行釐清。(鄧博仁攝)
彭啓明說明,餵豬廚餘需已90度蒸煮1小時以上,且要每日上傳紀錄,但該場5月上傳24次、6月8次、7月1次,8月0次,明顯未符合相關規範,而針對有疏失案場,地方主管機關應進行每月輔導,但目前只看到5、7月各去過1次,這部分將交由疫調進行分析,評估是否對疫情造成相關影響。
除該案場廚餘烹煮需進一步調查外,如何在禁喂廚餘的這15天,處置全臺每日產出的「2000公噸廚餘」也是重要課題,對此彭啓明表示,過往每日將有1300公噸廚餘用於餵豬,禁止後仍有堆肥、生質能、黑水虻、焚化與掩埋可進行應對,因此短期來說廚餘處理不成問題,但長期來看仍會是負擔。
彭啓明強調,已與教育部及各縣市建立平臺,確保廚餘不堆積於學校或公共場所,並及時清運,同時也呼籲民衆從源頭惜食減量,每人每日平均產生100克廚餘,若減少食物浪費就可減輕末端處理壓力,至於若未來廚餘禁喂再度延長,如何去化也會從循環經濟角度思考,並參照各縣市既有做法。
彭啓明補充,針對臺中廚餘堆肥議題,臺中已在環境部建議下改變原先堆肥政策改爲掩埋,未來掩埋處將每日進行覆土,避免蚊蠅、野生動物進來覓食,確保民衆環境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