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疊加20% 翁履中預言:幾個月後做出調整可能性不低
針對臺灣關稅稅率,經濟部以及經貿辦8日指出,須在20%之外再加上該貨品原有的最惠國稅率及任何反傾銷或反補貼稅,實際稅率可能超過20%。(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對等關稅7日上路,臺灣稅率被定爲20%。不過,經濟部以及經貿辦8日指出,須在20%之外再加上該貨品原有的最惠國(MFN)稅率及任何反傾銷或反補貼稅,實際稅率可能超過20%。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如果臺灣能用自己的對策穩住國內陣腳,撐過關稅戰的前期。當美國遇到關稅戰的反作用力,幾個月後做出調整的可能性不低。
翁履中9日在臉書貼文表示,這一次的衝擊,數字說得很清楚。工具機等產品原本稅率2–4%,加上20%對等關稅將會是20–24%以上,再疊加今年9%的匯率升值影響,等於競爭力一次性削弱30%左右。臺灣工具機平均出口美國關稅如無調整,將落在20-25%之間。而其他有跟美國簽訂FTA的國家,可以豁免各國的對等關稅以外的一般稅率,其中包括了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
翁履中接着點出,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這不只是工具機產業的困境,因爲其他臺灣出口產品同樣遇到疊加關稅影響。對臺灣來說,作爲出口導向經濟體,當臺灣持續加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無法簽訂FTA或是任何貿易協定,如今遇到關稅戰,就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劣勢。
翁履中認爲,面對美國的強勢貿易策略,沒有任何國家能「輕鬆解套」。正因如此,這是一個必須政治休兵、全民共體時艱的時刻。國內要團結,不要害怕承認產業掏空危機正在發生。
翁履中指出,執政者現在採取的紓困和補助是正確的做法,毫無疑問這是立刻幫助產業的第一步。穩住信心是臺灣現在需要的努力,除此之外,建議央行適度讓臺幣貶值,替出口企業爭取喘息空間;目前的租稅減免與低利、無息融資,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相互配合,防止資金鍊斷裂或許都可以加速,加大力道;開拓市場聽起來可行,但實際上各國都遇到關稅壓力,其他市場多半會採取更保護的措施,雖然要嘗試,但需要很現實的說,要有關鍵突破的可能性有限。
翁履中認爲,如果臺灣能用自己的對策穩住國內陣腳,撐過關稅戰的前期。當美國遇到關稅戰的反作用力,幾個月後做出調整的可能性不低。利用臺灣的經濟實力穩住產業,不僅是守住臺灣產業的必要,也是未來的談判桌上多一分底氣的關鍵。臺灣沒有悲觀的本錢,更沒有內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