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侵肝腎、大腦 醫看完研究 急戒天天吃口香糖習慣
咀嚼含「塑膠膠基」的口香糖會吃進塑膠微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不僅污染環境,也影響人體健康。醫師蔡明劼分享研究指出,塑膠微粒不只存在於腎臟與肝臟,甚至還累積在大腦組織中,也就是這個研究,徹底改變了他幾乎天天嚼食口香糖的習慣,直接戒掉。
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粉專指出,每天接觸到的塑膠微粒,其實已悄悄進入體內,包括大腦。一篇刊登在《自然醫學》的研究指出,美國科學家在過世者的遺體中發現,微塑膠、奈米塑膠等塑膠微粒不只存在於腎臟與肝臟,還累積在大腦組織中。
蔡明劼解釋,微塑膠是指比灰塵還小的塑膠碎片,肉眼看不到但無所不在,食物、水、空氣、甚至是牙膏與化妝品中都可能存在,這些塑膠微粒會透過飲食、呼吸或皮膚接觸進入人體,累積在重要器官中。研究顯示,製作塑膠袋與食品包裝常見的材料聚乙烯,是大腦中最常見的塑膠類型。
蔡明劼表示,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發現的塑膠微粒是最多的,還會沉積在血管壁與免疫細胞中,雖不確定這些微粒是否會直接導致疾病,但塑膠進入大腦也不會是好事。
蔡明劼提醒,塑膠微粒可能來自喝的瓶裝水或裝熱飲的塑膠杯、塑膠袋包裝的外帶食物、含「塑膠膠基」的口香糖、洗衣服釋出的塑膠纖維、空氣中的塑膠粉塵。雖然很難避免,但可以減少使用塑膠袋、外帶盒以及保鮮膜;少吃口香糖,尤其是含有聚醋酸乙烯酯、合成橡膠的,以及少喝瓶裝水、少吃高度加工食品、選擇天然纖維衣物、玻璃或不鏽鋼容器、常打掃等方法來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