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害失智 研究曝煮水後做2事:有效移除90%

研究發現,只要透過煮開水,把水放涼或過濾,就有助減少水中塑膠微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塑膠微粒可能透過血液循環,囤積在肝臟、腎臟,甚至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食安專家韋恩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只要透過煮開水,將水燒開後放涼或再過濾,最多可以移除90%的塑膠微粒。

韋恩在臉書粉專《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表示,根據研究,亞洲與非洲是從自來水裡攝取塑膠微粒最高的地區,塑膠微粒已被證明可能通過胃腸道壁進入血液循環,並流向各種器官、組織,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纖維化或癌症,也可能引起腸道菌相失衡。

韋恩表示,在自來水水質大環境未必能改變之前,要如何自保呢?根據大陸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發現,有一個簡單方法,就能顯著降低水裡的塑膠微粒濃度,而且很多臺灣人都習慣會做,就是煮開水,只要將水燒開後再放涼或再過濾,最多可以移除90%的塑膠微粒。

韋恩表示,這個原理是因爲水在煮沸時,會形成碳酸鈣的結晶,沉澱下來時就是常見的白色鍋垢,形成沉澱時,碳酸鈣結晶會緊抓住塑膠微粒成爲沉澱顆粒,這時候如果加以過濾,就很容易去掉塑膠微粒,就算沒有過濾,也會被沉澱在鍋垢裡。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指出,塑膠微粒可能透過血液循環,囤積在肝臟、腎臟,甚至穿越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研究發現,水煮沸後再飲用及補充特定益生菌,例如植物乳桿菌,可將塑膠微粒凝聚成較大團塊,有利於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