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水產遭塑膠微粒污染!美國研究揭塑膠滲透全球食品

99%水產遭塑膠微粒污染。(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市售水產品有99%遭受塑膠微粒污染,顯示塑膠污染問題已全面深入全球食品體系,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風險。結果顯示,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店內購買或從漁船上取得的182個水產樣本中,高達99%(180個)含有塑膠微粒,其中蝦類的污染程度最高。

研究指出,最常見的塑膠微粒類型爲衣物或紡織品的纖維,佔所有檢出塑膠微粒的80%以上。波特蘭州立大學(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研究員、研究作者格拉內克(Elise Granek)表示,這項結果反映出全球塑膠使用量太過龐大。

塑膠微粒污染問題並非僅限於水產,英國《衛報》指出,先前研究發現肉類及農產品也含有塑膠微粒。微粒可能包含多達1.6萬種化學物質,部分附着有劇毒化合物(PFAS、雙酚A、鄰苯二甲酸酯等)。上述化合物已被證實與癌症、神經毒性、內分泌失調等健康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警告,塑膠微粒可以穿過人體的血腦屏障及胎盤屏障,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心臟組織中含有塑膠微粒的人,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

研究團隊採樣5種鰭魚與粉紅蝦,結果發現塑膠微粒可透過魚鰓或口腔進入魚蝦體內,被捕食後進入人類食用的魚類中。此外,蝦類與鯡魚的塑膠微粒含量相對較高,可能與它們以浮游生物爲食有關,因爲塑膠微粒與浮游生物經常隨潮汐聚集在海洋前沿。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塑膠微粒在食物鏈中往往會隨着生物放大作用累積於較高階的捕食者體內,但這項研究並未觀察到此現象。推測原因可能是小型魚類多在塑膠微粒集中的水域覓食。

研究顯示,加工食品的塑膠微粒含量可能更高。從商店購買的大頭鱈魚含有較多微粒,可能與加工程度較高有關。加工過的蝦與從船上直接捕獲的蝦相比,微粒含量也比較高,但未達統計顯著性。

儘管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研究團隊同樣不建議完全避免食用海鮮,因爲肉類及農產品同樣受到污染,改變飲食習慣或許無助於減少塑膠微粒攝取。不過研究發現,沖洗海鮮可降低部分塑膠微粒殘留量,並建議民衆減少洗衣次數、改用冷水清洗,以及避免穿着合成纖維衣物,以減少塑膠微粒的環境污染。

從政策層面來看,專家認爲政府應採取措施,限制塑膠使用並強制洗衣機安裝過濾裝置。然而,加州2023年通過的一項相關法案最終遭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否決。批評者認爲該決策受到業界壓力影響。目前,俄勒岡州也提出類似立法,以應對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