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口香糖4分鐘 吃進上百塑膠微粒 毒物醫說話了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口香糖在被嚼食的過程中,可能一併釋出塑膠微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生活中塑膠無所不在,就連吃口香糖也可能吃進塑膠微粒。根據美國化學學會公佈的研究,讓受試者嚼食市售口香糖,每1公克口香糖平均約釋放100個塑膠微粒,部分口香糖甚至多達637個。毒物科醫師顏宗海建議民衆可以檢視口香糖標示,選擇用天然樹膠等成分製成的產品,以減少吃進塑膠微粒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山繆埃利工程學院(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副教授莫漢提(Sanjay Mohanty)團隊所發表,他向美國電視新聞網(CNN)表示,口香糖是以塑膠聚合物爲原料的唯一食物,其他含塑膠微粒的食物都是因加工或包裝造成的。就他所知,他們的研究是第一個以市售口香糖所做的塑膠微粒研究。

該團隊是以美國市售10 種口香糖爲樣本,其中一半樣品是合成的,另一半是用天然成分製成。由於多數口香糖產品標籤和其網站,都未透露成分或加工方式,也讓研究人員無法知道塑膠微粒來源。

研究讓1名測試者咀嚼口香糖4分鐘,期間研究人員每隔30秒採集其分泌的唾液到試管中。測試者後用高純度水漱口3到5次,研究人員將漱口水樣本與唾液樣本混合,以確保捕捉到口腔的所有塑膠微粒。

經分析得知,1公克口香糖平均約釋放100個塑膠微粒,部分口香糖1公克釋放多達637個。研究還得知,94%塑膠微粒都是在咀嚼後8分鐘內釋出。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他因上述外電去網路查詢,才知市售許多口香糖是由塑膠製成,針對塑膠微粒對健康傷害,目前只有動物或細胞實驗,這些結果顯示,塑膠微粒確實可能誘發細胞與動物體內發炎反應,並造成傷害。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表示,2025年剛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內,塑膠微粒的含量遠高於沒有失智症的人,甚至多出數倍,這些塑膠微粒不是隨機分佈,特別容易累積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周圍,這可能意味着它們對大腦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顏宗海表示,現仍無法得知若吃進口香糖中的塑膠微粒,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但吃天然食物是最好的,民衆若要選購口香糖,可先看標示,選擇用天然樹膠等成分製成的產品,以減少吃進塑膠微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