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對外賣食品安全負責?市監總局擬新規,三大平臺商家規範升級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瀟 北京報道
8月12日下午,市監總局發佈最新的《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和入網食品銷售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向社會徵求意見。
該《規定》覆蓋了線上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除了普遍使用的外賣平臺,還包括直播平臺、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社區團購平臺和微信小程序;此外,自建網站和小程序銷售食品的企業也被囊括其中。
本次《規定》發佈的一個行業背景是,今年4月開始,京東、餓了麼、美團掀起激烈的“補貼大戰”。進入夏天,外賣補貼戰升級爲近五年來最大規模商戰,外賣行業的峰值訂單從一天1億飆升到2.5億。
而在5月和7月,市監總局分別約談了兩次外賣平臺,強調平臺必須遵守《食品安全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公平有序競爭。
在食品安全方面,21記者曾於7月走訪發現,一些外賣商家的實際環境與線上照片大相徑庭,還有一類商家用AI生成門店圖、菜品圖,埋下食品安全隱患。對此,兩家外賣平臺迴應,平臺已成立專項小組或治理團隊,制定了更嚴格的商家管理規範。
本次《規定》共23條,主要包括5個方面內容:總體要求、責任劃分和人員設置要求、人員崗位職責、違法情況和處罰等。
在管理責任上,《規定》要求平臺需要督促其分支機構、代理商、合作商,按照統一要求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與義務。
值得一提的是,《規定》似乎也注意到了平臺的新模式。7月,京東在北京開出第一家自營的七鮮小廚,美團也正式推出“浣熊食堂”品牌——前者偏自營模式,屬於京東“自炒自銷自送”;後者由美團給各大商家提供統一的外賣檔口。兩者都被認爲是外賣平臺的“新身份”。
按照《規定》要求,如果平臺開展食品自營業務,自身應履行食品銷售企業的責任。
在人員設置要求上,《規定》要求平臺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同時還要配備與交易規模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
具體來看,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分別細化了6條要求。比如,平臺的食品安全員被鼓勵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工具和人工方式,對平臺內食品生產經營者資質有效性以及刊載食品標籤、廣告及宣傳推介、消費評價等信息進行合規監測和風險排查。
而在發現食品安全風險後,平臺應當提出屏蔽、下架、刪除食品信息或鏈接,停止相關網絡食品銷售活動等否決建議。
21記者瞭解到,2018年《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在全國正式施行,已明確規定線上平臺對入駐商家負有審覈和管理義務。
市監總局在本次說明文件中解釋,此前雖然已有相關網絡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平臺和食品企業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的管理人員不夠明確、相關責任要求不夠細化的問題。“尤其是平臺如何參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如何落實落細食品安全管理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
在今年激烈的外賣戰中,食品安全隱患已浮現,重慶、福建等各地市監局曾多次約談過各大平臺。
5月13日和7月18日,國家市監總局兩次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範促銷行爲。
而在7月14日至16日之間,21記者也曾實地探訪發現,部分擁有“品質堂食”標籤的商戶,實則爲無堂食的外賣檔口店,實際環境與線上照片大相徑庭。
還有一類商家用AI生成門店圖、菜品圖,這一虛假營銷鏈條裡甚至還出現了第三方服務,提供“AI裝修”,聲稱平臺審覈100%通過。當時美團和京東客服回覆21記者,對AI照片並無明確限制,只要沒有版權爭議,即可上傳。(詳見:外賣大戰裡的虛假宣傳:堂食不存在,門店照用AI批量生成)
針對AI生成的照片,平臺已設置了更嚴格的審覈要求。
美團迴應21記者稱:美團外賣《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規範》目前要求,頭圖(店鋪頭像)不能使用商戶牌匾、環境圖、門臉圖等圖片。餐飲商家用第三方AI軟件,生成門頭圖樣式的圖片作爲logo,有誤導用戶的嫌疑,平臺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專項治理。另外,針對記者提及的門店,美團已要求商家進行整改。
京東則迴應稱,京東嚴格管控入駐商家的品質,制定了嚴格的商家管理規範。針對個別門店使用AI圖片作爲門頭圖的問題,當前已組建了專項治理團隊,持續進行排查治理,營造健康的網絡餐飲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