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潤橘園 碩果滿山鄉(鄉見)

本報記者 劉新吾

青瓦白牆的農家書屋對面,柑橘園綠意盎然,80後劉峰鑽穿梭其間,對着直播鏡頭講解新型農業機械使用情況。

劉峰鑽是四川安嶽人,2017年,他辭去穩定工作,來到農村創業——到重慶大足區中敖鎮明月村種柑橘。不過,劉峰鑽的創業熱情很快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因爲技術不過硬,導致成本超支,果園產量不及預期,連續虧損。

劉峰鑽開始反思自己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不停地在網上查資料,請來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的專家們現場指導,虛心學習。正好,村裡的農家書屋有一些柑橘種植方面的書籍,他成了書屋的常客,還常常購買農業書籍,和同事們一起學習探討。

邊學邊幹,劉峰鑽的柑橘園漸漸有了起色,種植面積達1300畝,逐漸扭虧爲盈。同事們也漸漸養成閱讀習慣,把學到的新知識付諸實踐,反覆摸索總結。劉峰鑽愛讀書的習慣也被村民知曉。

聽說農家書屋需要一名管理員,劉峰鑽自告奮勇:“讓更多村民朋友知道讀書的價值。”

如何提高大家的閱讀積極性?“首先要了解村民需求,有的放矢。”劉峰鑽走家串戶,瞭解到大家對農業、法律、養生和教輔材料更感興趣,書屋便新增了《健康指南》《法律常識》等實用書籍,書籍越來越豐富,借閱量也顯著提升。

爲了讓知識更貼近實踐,劉峰鑽帶領村民“到田間地頭讀書”,拿着《科學使用除草劑》一書,帶着大夥兒在果園裡辨認病蟲害、針對性使用除草劑。

近年來,村民們刷短視頻“上癮”,對村裡的“低頭族”,劉峰鑽“疏而不堵”,引導大家用手機學習知識。

“張叔,給你推薦一個視頻賬號,他對養雞很在行。”

“小劉,玩手機別隻顧着玩遊戲呦,你看這個博主把唐詩講得多有趣。”

如今,明月村的閱讀氛圍更加濃厚了。村裡開會時,提前到的村民總愛到旁邊書屋坐坐、借本書看看。劉峰鑽也獲評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2023年全國“鄉村閱讀推廣人”等榮譽。

產業發展向好,文化氛圍漸濃,如何推動兩者融合,促進文旅發展?劉峰鑽又鑽研起來。

2019年,劉峰鑽在短視頻平臺開通“最憶小橘和朋友們”賬號,把柑橘開花、掛果的過程變成文化敘事,展示鄉村的四季之美。還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來果園表演竹琴、川劇變臉,讓傳統藝術與現代農業和諧共鳴。一條採茶戲《橘鄉新韻》的短視頻,單日播放量突破50萬次,帶動當季柑橘銷售額增長40%。

柑橘園是農耕文化的重要體現,劉峰鑽將其打造爲研學基地,吸引城裡人來認領。“遊客不僅能採摘柑橘,還能在農耕博物館體驗石磨榨油,在柑橘文化長廊瞭解種植歷史。”劉峰鑽說,通過文旅融合發展,村民口袋更鼓,市民腦袋更富。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中,劉峰鑽的思考也越來越成熟。“產業發展起來,人扎得住,鄉村文化纔有根基。同時,文化振興能反作用於人才振興、產業振興,要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劉峰鑽說。

夜幕降臨,一彎新月躍上樹梢,明月村裡,農家書屋的燈光與柑橘園的景觀燈相映成輝,書屋裡人頭攢動,“讀書夜話”又要開始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0日 07 版)